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梁溪區(qū)旅游

寄暢園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寄暢園
寄暢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nèi)。

寄暢園

寄暢園

寄暢園又名“秦園”,園址在元朝時曾為二間僧舍,名“南隱”、“漚寓”。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進行擴建,壘山鑿池,移種花木,營建別墅,辟為園,取名為“鳳谷行窩”。秦金死后,園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繼承。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秦瀚加以修葺,并改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后,園改屬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秦耀所有。秦耀系東林黨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秦耀因其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歸鄉(xiāng),回?zé)o錫后,因朝政失意,罷官回鄉(xiāng),心情郁悶,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改園名為“寄暢園”。清康熙初年,園主聘請當(dāng)時著名的假山工匠張漣(字南垣)和他的侄兒張軾精心布置,疏泉疊石,園景愈加精美。

寄暢園

寄暢園

現(xiàn)在寄暢園的面積為14.85畝,南北長,東西狹。全園大體上可以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以水廊為主,西部以假山樹木為主。東部的“錦匯漪”,南北狹長,波光瀲滟,形成園中開朗明凈的空間。池中有一座九脊飛檐的方亭,名“知魚檻”,游人可倚欄觀賞魚藻。池的周圍山石嶙峋,建筑林立,各種景物點綴配置,勾勒出了曲折窈窕的水面輪廓。在水池的北段,七星橋、廊橋?qū)⒊厮殖蓛蓚不同情趣的小水面,顯得深邃不盡,幽深無限。七星橋平臥水面,池水輕拍,倒影如畫。西部的假山造型,模擬惠山九峰連綿逶迤之狀,構(gòu)成一幅九獅圖。假山高3~5米,與水池的比例相稱,又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假山間為山澗,引惠山泉水入園,水流宛轉(zhuǎn)跌宕,淙琮有聲,猶如八音齊奏,取名為“懸淙澗”,又名“三疊泉”、“八音洞”,澗道盤曲,林壑幽深,是江南園林中的獨具之景。

寄暢園

寄暢園屬山麓別墅類型的園林,布局得當(dāng),妙取自然,體現(xiàn)了山林野趣、清幽古樸的園林風(fēng)貌,具有濃郁的自然山林景色。園內(nèi)登高可眺望惠山、錫山,山巒疊嶂,湖光塔影,現(xiàn)出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絕妙境界,是現(xiàn)存的江南古典園林中疊山理水的典范。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間,兩個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這里,留下了許多詩章和匾、聯(lián)。高宗乾隆認為“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且“愛其幽致”,因此繪圖帶回北京,在清漪園(現(xiàn)在的頤和園)萬壽山東麓仿建一園,命名為“惠山園”(1811年改名為“諧趣園”),并在北京仿建了他認為最好的五處江南園林,其余四處早已毀棄不存,只有“惠山園”仍完好地保存在頤和園里。現(xiàn)在寄暢園中尚保存著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憂金擬”御書石匾額各一方。(國家文物局)

延伸閱讀: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鬼谷子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