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貴州省 > 貴陽市 > 修文縣 > 六屯鎮(zhèn) > 高峰村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zhèn)高峰村

[移動版]
地名:高峰村隸屬:六屯鎮(zhèn)
區(qū)劃代碼:520123104999代碼前6位:520123
行政級別:村車牌代碼:貴A
長途區(qū)號:0851 郵政編碼:550200

高峰村位于六屯鄉(xiāng)政府南面,東連長田村,南接西沖村,西抵新埔村,北鄰都堡村。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即:大寨組、水星組、對門前組、中壩組、上寨組、下寨組、下寨 火石壩組。村委會設在大寨組。屬低山丘陵區(qū),西南高東北低,一般海拔在1300米至1400米之間。

人 口 全村7個自然村寨,344戶1452人,其中少數民族10人。

資 源 村境有旱地950畝,水田880畝,有林地2500畝,主要礦藏有硅礦、煤等。可開發(fā)的非耕地近85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豆類。經濟作物有烤煙、葉子煙等。

沿 革 村境元代屬貴州等處蠻夷長官司。明初屬貴筑長官司,明末屬新貴縣。清代屬貴筑縣北上里。民國4年(1915)劃入縣境,為東區(qū)六保,21年(1932)屬第三區(qū)都堡鄉(xiāng),24年(1935)屬清定聯保,31年(1942)屬沿河鄉(xiāng)。解放后隸屬扎佐區(qū)桃源鄉(xiāng),1952年3月建立六屯鄉(xiāng)后屬六屯鄉(xiāng)管轄,1958年9月隸屬飛躍公社六屯管理區(qū),1959年5月屬扎佐公社六屯管理區(qū),1961年6月屬扎佐區(qū)六屯公社。1984年4月屬六屯鄉(xiāng)。1992年2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至2004年,村的建制未變。

農 業(yè) 農業(yè)以傳統(tǒng)種植業(yè)為主。近年來在產業(yè)結構調整上作了些嘗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全村發(fā)展經濟果樹林種植500余畝,主要有梨、獼猴桃等。

水 利 村境內有小二型水庫2座,山塘有下寨山塘、上寨臥底沖山塘、中壩山塘,公用機灌設施4臺90千瓦,主要干渠有林場水庫至上寨大溝7公里,林場水庫至對門坡3公里,下寨大溝1公里,共計1公里。

交 通 村境內無鐵路,公路四通八達。主要硬化道路有扎(佐)至六(屯)公路穿境而過,高峰至下寨6公里硬化,高峰至火石壩4公里沙石路,大寨至對門坡1公里沙石路。

通 訊 信息網絡覆蓋全村。1951年通環(huán)行郵路,由人力三月班運送,自縣城出發(fā),經馬家橋、石安、久長、清讓、六屯、桃源、獨山、扎佐、馬官、王官返回縣城。1959年由管理區(qū)設鄉(xiāng)郵員1人負責。1979年至今由扎佐郵電支局負責,近年來,在六屯設立郵政代辦點1個;1954年,架通扎佐至六屯19.18公里農村木桿電話線路,1958年掀起大辦農村電話熱潮,1961年調整后至“0”時期電線、電桿被盜,線路中斷。自1997年,全村安裝程控電話35門,有電視機150臺,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學 校 村境內曾有小學各一所。屬民辦小學始。建于1947年,1999年“兩基”達標并入六屯小學。

人 物 林國棟(原白云區(qū)檢查院副檢查長)

文 化 村文化建設包括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傳統(tǒng)文化有清初由四川人傳入的花燈,每個自然村寨輪流推選當年燈會首,可由數人組成,負責組織本年度農歷正月初九至十五日夜間玩燈活動,主要節(jié)目有開財門、參神、跳燈、打游臺、打-等。每到一戶,參神和跳燈是必演節(jié)目!0”十年,花燈表演中斷。1976年后,村境部分自然村寨恢復花燈,并有發(fā)展。近年來,村境幾棚花燈均已中斷,F代文化主要反映在70年代后期,農村先后辦起文化廣播站,公社聘用廣播員,家家戶戶安喇叭。1978年,落實文藝方針,電影放映恢復生機,其內容有武打片、神話片、歷史故事片和改革開放題材的故事片等,深為群眾喜愛,電影事業(yè)一派繁榮。1987年后,電視錄像普遍進入居民家庭,電影觀眾減少,電影院停止放影。1997年前,由于受照明電的影響,文化建設相對滯后。1998年后,現代文化建設城鄉(xiāng)差距逐漸縮小,文化建設基礎得到夯實。

名勝古跡 村境內有名的山頭有陡大坡、下寨青龍山、大寨大坡,平均海拔在1000-1200米之間,相對高差50米至200米。山體主要由碎屑巖和碳酸鹽巖類組成,植被以草被、灌木叢林為主;巖洞主要有白石頭洞、下寨紅巖洞等,洞中有鐘乳石、石筍、石柱、伏流等,形態(tài)各異的巖溶地貌,奇特可觀。

村境曾有古廟1座,名叫玉皇閣,解放初期已撤除原建筑。村境內有古樹6棵:水星組3棵(沙棠樹)、大寨組1棵(銀杏樹)、下寨組2棵(沙棠樹)。

黨政群團機構及變化 村境黨政群團機構,多隨政區(qū)建置變化而變化。元至元二十年,朝庭推行土司制度,建立長官司。明崇禎三年建衛(wèi),實行“土流并治”。清康熙二十六年裁衛(wèi)置縣,推行“改土歸流”政策,縣下設里、甲,分級管理民事和政務。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前,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一度有所興革,但進展緩慢。解放后,區(qū)鄉(xiāng)村政權為人民掌握,農會、工會、青年團、婦女會、工商聯合會等群眾團體相繼產生。黨處于執(zhí)政黨地位,一切權利屬于人民。1955年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改置人民委員會。1958年大辦人民公社,村改為生產大隊,組改成作業(yè)小組。1966年“0”開始后,群眾團體通通癱瘓,工農生產受到破壞。1976年粉碎“-”結束“0”,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制訂的路線、方針指引下,恢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取代公社革委,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近年來,市政法委、市房管局、市人勞局等單位先后幫扶高峰村,為村修辦公室、維修村級小學、配備辦公用品、修溝渠等基礎設施,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黨和政府先后幫助17戶貧困戶建了新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鄉(xiāng)面貌明顯改善。

--人口總數:1570人 農業(yè)人口:1560人 非農業(yè)人口:10人

--行政區(qū)面積: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220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布依族,苗 發(fā)展口號:堅持信息科技發(fā)展道路,以經濟發(fā)展為共同目標

--所轄村:大寨組,對門坡組,中壩組,上寨組,下寨組,水星組,火石壩組 生產總值:6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yè):養(yǎng)殖業(yè),種植業(yè) 名特產品:茶葉 辦公所在地:大寨組

高峰村附近有中國陽明文化園貴陽森林野生動物園、桃源河峽谷生態(tài)旅游區(qū)六廣河大峽谷(六廣河名勝風景區(qū))、修文蜈蚣橋、修文陽明洞等旅游景點,有修文獼猴桃、梵凈山紫袍玉帶石雕奪奪粉、泡椒板筋香油龍鳳腿、修文金秋梨等特產,有花溪苗繡竹貼畫、苗族斗牛會、苗族殺魚節(jié)、簸箕畫等民俗文化。


六屯鎮(zhèn)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