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六榕街道 | 隸屬:越秀區(qū) |
區(qū)劃代碼:440104004 | 代碼前6位:440104 |
行政區(qū)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qū):華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粵A |
長途區(qū)號:020 | 郵政編碼:510030 |
轄區(qū)面積:約0.87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7.12萬人 |
人口密度:81839人/平方公里 | |
辦事處地址:六榕路133號 | |
下轄地區(qū):16個社區(qū)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舊南?h社區(qū) | ~102 | 主城區(qū) | 因明代南?h署曾設(shè)于此,故名。1951年成立六榕街惠吉西居民小組。1954年改稱六榕街第八居委會。1960年稱六榕人民公社福泉管理區(qū)。1961公社撤銷…[詳細] |
文園巷社區(qū) | ~103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曾有老街巷文園巷,故名。1954年成立六榕街第八居委會。1960年稱六榕人民公社福泉管理區(qū)。1961年復稱原名。1968年六榕街改稱朝陽北街,故…[詳細] |
稻谷倉社區(qū) | ~104 | 主城區(qū) | 因清代駐粵八旗兵的稻谷倉曾設(shè)在此處,故名![詳細] |
興隆東社區(qū) | ~105 | 主城區(qū) | 因居委會辦公點位于興隆東街,故名。1954年成立解放北街興隆東居委會。1958年改稱解放北街第一居委會。1960年,與第二、第三居委會合并,稱西山人民…[詳細] |
盤福社區(qū) | ~107 | 主城區(qū) | 盤福社區(qū)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六榕街道,是廣州市中心老城區(qū)的交通要道,緊鄰解放北路、東風西路、盤福路,社區(qū)面積0.12平方公里,戶籍2500多戶,戶籍人口8…[詳細] |
蘭湖里社區(qū) | ~111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在清代有蘭湖里,故名。蘭湖是古代小北江堤外低洼地形成的天然湖泊,唐代為廣州城外游覽點,明后期淤塞為沼澤地,今蘭湖里為蘭湖遺址![詳細] |
雙井社區(qū) | ~115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曾有雙眼井,故名。1954年成立流花街第三居委會。1957年改稱解放北街第八居委會。1960年,與第六、第七居委會合并為西山人民公社醫(yī)國管理區(qū)![詳細] |
象崗山社區(qū) | ~116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有象崗山,故名。象崗山是古代廣州城北山崗,因形似臥象而得名![詳細] |
流花湖社區(qū) | ~117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有流花湖公園,故名。1953年成立西山街第一居委會。1960年稱西山人民公社永安約管理區(qū)。1961年復稱原名。1968年改稱東風街第一居委會。1…[詳細] |
彭家巷社區(qū) | ~121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在清代有彭家巷,故名。彭家巷因明代為彭氏聚居地而得名。…[詳細] |
第一津社區(qū) | ~122 | 主城區(qū) | 因居委會辦公點位于第一津街,故名。1953年西山街第二居委會成立,屬西山街道。1960年稱西山人民公社永安約管理區(qū)。1961年改稱西山街第二居委會。1…[詳細] |
涼亭坊社區(qū) | ~123 | 主城區(qū) | 因居委會辦公點位于涼亭街,故名。涼亭街因清代曾有涼亭而得名![詳細] |
司馬坊社區(qū) | ~124 | 主城區(qū) | 因居委會辦公點位于司馬街,故名。司馬街因清代有司馬廟而得名![詳細] |
迎壽里社區(qū) | ~125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曾有老街巷迎壽里,故名。前身歸屬1951年的第六、第七、第八居民小組,屬越秀區(qū)西山街道辦事處。1953年成立第六、第七、第八居委會。1999年成…[詳細] |
嘉和苑社區(qū) | ~126 | 主城區(qū) | 因管轄范圍主要是嘉和苑,故名。前身歸屬1951年成立的第十二居民小組,屬越秀區(qū)西山街道辦事處。1959年成立第十二居委會。1960年改屬西山人民公社![詳細] |
駟馬涌社區(qū) | ~127 | 主城區(qū) | 因轄內(nèi)在清代有駟馬涌,故名。駟馬涌在廣州西城門外,因昔日常有達官貴人乘著四匹馬拉著的馬車在這一帶洗馬、遛馬而得名,故有曾稱洗馬涌![詳細] |
地名由來:
六榕街道因轄內(nèi)有千年古剎六榕寺而得名。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曾名莊保嚴寺、凈慧寺,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蘇東坡來寺題“六榕”兩字;明永樂九年(1411年)“六榕”石匾掛于山門,時人遂稱為六榕寺。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六榕街道人口數(shù)量為7.12萬人,位列越秀區(qū)各街道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6位。
基本介紹:
2013區(qū)劃調(diào)整:新六榕街道
東風街道+六榕街道
辦事處地址:六榕路133號(原六榕街辦事處所在地)
六榕街總面積:0.8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690人,設(shè)社區(qū)居委會10個。分別是:將軍-區(qū)居委會、舊南海縣社區(qū)居委會、文園巷社區(qū)居委會、稻谷倉社區(qū)居委會、興隆-區(qū)居委會、盤福社區(qū)居委會、清泉社區(qū)居委會、蘭湖里社區(qū)居委會、雙井社區(qū)居委會、象崗山社區(qū)居委會。
六榕街因六榕塔而得名。六榕街歷史悠久,自唐宋以來已經(jīng)是廣州城內(nèi)的主要街區(qū),明清時更有重要的官府設(shè)在街內(nèi),如明朝的提督府、南?h衙、永豐谷倉;清朝的平南王府、將軍府等。街內(nèi)文物古跡眾多,有遐邇海內(nèi)外距今15
文化旅游:
廣州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廣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廣州市四大叢林(光孝、六榕、海幢、華林寺)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
六榕寺位于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nèi)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并稱廣
六榕寺塔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的六榕寺內(nèi)。寺塔始建于南朝劉宋年間(420年-479年)。梁大同三年(537年),詔許曇裕法師在此興建一華麗的木塔,供奉從海外迎回的佛舍利,賜名寶莊嚴寺舍利塔。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嶺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漢代石室彩畫墓,其與后來發(fā)現(xiàn)的南越國宮署遺址和南越國木構(gòu)水閘遺址等共同組成最重要的南越國時期考古遺存。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歷史沿革:
清代,屬南?h西堡。
民國初年,歸廣州市政廳二區(qū),后期隸屬宣德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先后隸屬宣德區(qū)、北區(qū)。
1950年,成立六榕街道。
1960年后,隸屬越秀區(qū)。
1968年,六榕街道更名為朝陽北街道。
1985年,復名。
1999年,六榕街道與解放北街道合并,保留六榕街道名稱。
區(qū)劃: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六榕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