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門畬族鄉(xiāng) | 隸屬:霞浦縣 |
區(qū)劃代碼:350921201 | 代碼前6位:350921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qū)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qū)面積:約14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3萬人 |
人口密度:1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3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水門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古時此地為肖姓居住,在東向有一石門,石門下有一水坑,最先名肖坑門。肖姓敗后又名瑞坑門,后人以諧音叫石門坑,因屢次遭火災,改為水門,以水克火之意,故名…[詳細] |
玉山村 | ~202 | 村莊 | 據(jù)說山上有原有許多晶瑩剔透的石頭,如同玉,故名![詳細] |
大浿村 | ~203 | 村莊 | 因村門前有條大水浿,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大浿生產大隊。19…[詳細] |
承天村 | ~204 | 村莊 | 因村前有一田靠天水,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承天生產大隊。19…[詳細] |
八斗坵村 | ~205 | 村莊 | 因村前有丘田八斗,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八斗丘生產大隊。19…[詳細] |
橋頭村 | ~206 | 村莊 | 因進村路有一座花崗石小橋,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橋頭生產大隊…[詳細] |
大洋村 | ~207 | 村莊 | 因取大坪和王家洋兩村各取一字,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大洋生產…[詳細] |
蘆陽村 | ~208 | 村莊 | 因此地村前盛產蘆竹,而村后處于高山,故名。…[詳細] |
武坪村 | ~209 | 村莊 | 因從前此地有個小水湖,經長期山土淤積逐步變小、淺,后人加之人工堆積,變更平地,故名![詳細] |
百筧村 | ~210 | 村莊 | 因古時傅家遷居于此地時,用毛竹百條引水到村里,故名。…[詳細] |
湖里村 | ~211 | 村莊 | 因村有個山窩似湖,住房建在湖中,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湖里生…[詳細] |
里洋村 | ~212 | 村莊 | 因外有一個大洋于里有一個小洋,取名里洋。清康熙其間叫里洋仔,后人就將仔字取掉,故名![詳細] |
半嶺村 | ~213 | 村莊 | 因村處武坪至牙城大嶺的花崗巖石嶺的一半,故名![詳細] |
七斗岔村 | ~214 | 村莊 | 因七斗田位于岔門,故名。1966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七斗岔生產大隊。19…[詳細] |
大平村 | ~215 | 村莊 | 大平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茶崗村 | ~216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茶崗,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茶崗生產大隊。1984…[詳細] |
長湖村 | ~217 | 村莊 | 因取所屬長坑、湖頭兩村名首字,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長湖生產…[詳細] |
上洋村 | ~218 | 村莊 | 因村上有一片田洋,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上洋生產大隊。198…[詳細] |
小竹灣村 | ~219 | 村莊 | 因取小坡、步竹、大灣三村個一字作為村委會名。…[詳細] |
水井頭村 | ~220 | 村莊 | 因村建在水井上方,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水井頭生產大隊。19…[詳細] |
高盤村 | ~221 | 村莊 | 因所在地地勢較高,像盤踞在山上,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高盤生…[詳細] |
墩后村 | ~222 | 村莊 | 因村前向有一山墩,房建在墩后面,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xiāng)建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墩后生…[詳細] |
青岙村 | ~223 | 村莊 | 因古時此地是海岸,住居地是個較深的港澳,遷村時取名深澳,后諧音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原稱石門坑,因屢次遭火災,改為水門。有以水克火之意,又因村民多數(shù)為畬族。故名。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水門畬族鄉(xiāng)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基本介紹:
霞浦縣轄鄉(xiāng)。1958年設水門公社,1984年改水門畬族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1.8公里。面積149.6平方公里,人口2.3萬。省道沙呂段過境。轄水門、青岙、墩后、茶崗、高盤、蘆陽、大洋、武坪、里洋、半嶺、湖里、橋頭、承天、八斗丘、水井頭、小竹灣、長湖、上洋、玉山、百筧、大浿、大平、七斗岔23個村委會。農業(yè)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杉木、雜木。
歷史沿革:
宋代,境域分屬勸儒鄉(xiāng)擢秀里、柘陽里。
元至清光緒年間,境域分屬二都、三都、四都、二十八都。
1936年,隸屬第二區(qū)。
1958年設水門公社。
1961年5月,水門公社改為水門區(qū)。
1966年10月,水門區(qū)改為水門公社。
1984年水門公社改為水門鄉(xiāng)。
1985年水門鄉(xiāng)改為水門畬族鄉(xiāng)。
區(qū)劃: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水門畬族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