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龍鎮(zhèn) | 隸屬:巴南區(qū) |
區(qū)劃代碼:500113119 | 代碼前6位:500113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1320 |
轄區(qū)面積:約106.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3.1萬人 |
人口密度:29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石龍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場鎮(zhèn)位于石梁上,地形似九龍進場,故名![詳細] |
花石社區(qū) | ~0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此地有一像花的石頭,故名。1999年11月成立花石鎮(zhèn)花石居民委員會,2001年11月1日更名為花石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劃入石龍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大連村 | ~200 | 村莊 | 此地原有一大溝,多樹林,故名。1952年設大連村;1958年為大連大隊;1983年復名大連村。2004年原大連村、米房村合并為大連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大興村 | ~201 | 村莊 | 以境內大林溝、興龍灣各取首字命名,得名![詳細] |
白馬村 | ~202 | 村莊 | 此地有一塘,塘內原有白馬,得名。1952年設共和村;1958年為共和大隊;1982年為白馬村。2004年橋村除原西店社并入,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金星村 | ~203 | 村莊 | 此地居民小組原獲金星旗,得名。1952年設為金星村;1958年設為金星大隊;1982年復名金星村;2004年原金星村、五斗村、昌蘆村合并為金星村,地名…[詳細] |
合路村 | ~204 | 村莊 | 此地有一埡口,埡口為道路交會處,得名。1952年設為合路村;1958年設為合路大隊;1982年復名為合路村。1996年合并原胡坪村;2004年原花石鎮(zhèn)…[詳細] |
柏樹村 | ~205 | 村莊 | 此地多柏樹成林,得名。1952年設為柏樹村;1958年設為柏樹大隊;1982年復名為柏樹村;2004年原柏樹村、中心村合并為柏樹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大園村 | ~206 | 村莊 | 此地位于大院子,院寫作園,得名。1952年設為大園村;1958年設為大園大隊;1982年復名為大園村,2004年原洞子壩村、大園村合并為大園村,地名沿…[詳細] |
大橋村 | ~207 | 村莊 | 位于一古橋,橋較大,得名。1952年設大橋村;1958年為大橋大隊;1982年復名大橋村。1997年將朝天村并入,2004年中倫村(鍋廠社和、窩鋪社)…[詳細] |
中倫村 | ~208 | 村莊 | 因境內山侖地處中心,改“侖”為“倫”,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石龍鎮(zhèn)因所處位置似十條龍的形狀,根據諧音為石龍。
基本介紹:
石龍鎮(zhèn)位于巴南區(qū)東南部,駐地石龍場,距區(qū)所在地政府魚洞84公里。轄區(qū)東鄰南川市的大觀和興隆鎮(zhèn),南與石灘鎮(zhèn)和南川市的神童鎮(zhèn)接壤,西連接龍鎮(zhèn),北與東泉、姜家鎮(zhèn)毗鄰。清康熙年間。在“趕場壩”的幾家野店發(fā)展成集市,后遷至距“趕場壩”一公里的石梁上建場,因地形似龍,故名石龍場。時場期四七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縣孔毓忠改編,石龍場屬節(jié)里九甲。民國初以石龍場設鄉(xiāng)級行政區(qū),1929年稱石龍里,1930年6月建石龍鄉(xiāng)。1935年改稱石龍聯(lián)保,1940年復稱石龍鄉(xiāng)。解放后,1952年12月劃其部分轄區(qū)建長嶺鄉(xiāng)。1953年6月、7月先后劃石龍、小觀鄉(xiāng)部分轄區(qū)建鴨渤、中山鄉(xiāng),同年11月及次年3月先后裁撤鴨
歷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石龍鎮(zhèn)境域屬節(jié)里九甲。
民國元年(1912年)初,設置石龍場公所。
民國十八年(1929年),稱石龍里;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建石龍鄉(xiāng);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9月,石龍鄉(xiāng)改為石龍聯(lián)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石龍聯(lián)保改為石龍鄉(xiāng)。
1952年12月,石龍鄉(xiāng)劃部分建長嶺鄉(xiāng)。
1956年1月,石龍鄉(xiāng)長嶺鄉(xiāng)并入;同年11月,石龍鄉(xiāng)析置長嶺鄉(xiāng)。
1958年9月,石龍、
區(qū)劃:重慶市·巴南區(qū)·石龍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