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瀾鎮(zhèn) | 隸屬:巴南區(qū) |
區(qū)劃代碼:500113107 | 代碼前6位:500113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1320 |
轄區(qū)面積:約122.4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4萬人 |
人口密度:32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4個社區(qū)、1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安瀾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有一橋,以安度狂瀾之意,得名。…[詳細] |
仁流社區(qū) | ~002 | 特殊區(qū)域 | 以地處平壩、有兩溪匯合、形如“人”字得名“人流壩”,后因“人”與“仁”同音,轉寫為仁流壩,得名![詳細] |
南龍社區(qū) | ~003 | 特殊區(qū)域 | 此地原有一場集,群眾俗稱南龍場。1996年設立南龍居委會。2001年改為安瀾鎮(zhèn)南龍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龍崗社區(qū) | ~004 | 特殊區(qū)域 | 傳聞此山崗中有龍,得名。1996年龍崗鄉(xiāng)設立龍崗居委會。2001年改為安瀾鎮(zhèn)龍崗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五通村 | ~208 | 村莊 | 因有五條通往各鄉(xiāng)鎮(zhèn)的大路,得名。1952年設五通村,1958年為五通大隊,1982年復名為五通村,2002年原五通村、郭家咀村、河壩村合并為五通村,地…[詳細] |
灣灣村 | ~209 | 村莊 | 因此地多田塆,并且通往鄉(xiāng)鎮(zhèn)的路非常彎曲,俗稱塆塆,“塆”習作“灣”,得名![詳細] |
思林村 | ~211 | 村莊 | 此地位于坪上,俗稱楒林坪,思與楒諧音,得名![詳細] |
院子村 | ~214 | 村莊 | 居民在此院子內居住,期望如在一個大家庭般和諧,得名![詳細] |
永壽村 | ~216 | 村莊 | 期望居民健康長壽,永遠年輕,得名。1952年設橋各村,1958年為永壽大隊,1982年為永壽村,2004年原益合村、壽村合并為永壽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頂山村 | ~218 | 村莊 | 此地位于一座山頂,倒置,得名。1996年原頂山村、小沖村合并為頂山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平灘村 | ~219 | 村莊 | 此地位于平坦的河灘邊,得名。1952年設紅星村,1958年為紅星大隊,1981年更名平灘大隊,1982年合并為茶山村,1985年平灘村從茶山村分離出,…[詳細] |
石板埡村 | ~221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地處嵐埡上,石板多,得名。1952年設石龍村;1958年改為石龍大隊;1981年改為石板埡大隊;1982年改為石板埡村,1997年原石板埡村、新市村…[詳細] |
小龍村 | ~222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此灣地形似小龍下河吃水,得名。1952年設小龍村,1958年為小龍大隊。1982年改名為小龍村,2001年取名小龍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石油溝村 | ~223 | 村莊 | 因此溝原產石油,得名。1952年設后壩村。1958年為后壩大隊。1981年改為石油溝大隊。1982年為石油溝村。1996年原水口廟村、同合村并入石油溝…[詳細] |
壩上村 | ~224 | 村莊 | 此地位于一平壩之上,得名。1952年設四合村,1958年為四合大隊,1981年更名壩上大隊,1982年為壩上村。2001年土巖村并入壩上村。2004年…[詳細] |
巴聯村 | ~225 | 村莊 | 此地原有一寺廟,稱巴聯,得名。1982年原李家村、朱家村、巴聯村、九井村合并成巴聯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棋盤村 | ~226 | 村莊 | 此地地形極像一個大棋盤,得名。1987年原玉田村、田竹村、西山村、雄巖村、棋盤村合并為棋盤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柑子村 | ~227 | 村莊 | 因此地多種柑子樹,盛產柑子,得名。2002年原柑子村、華豐村、袁家村合并為柑子村,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安瀾鎮(zhèn)因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于此地建造的安瀾橋而得名。
基本介紹:
安瀾鎮(zhèn)地處巴南區(qū)西南部,東臨跳石鎮(zhèn),南連綦江縣,西與江津市接壤,北靠一品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至渝黔高速路一品出口3公里,距市中心30公里。2001年7月,鄉(xiāng)鎮(zhèn)建制調整,將原安瀾鎮(zhèn)、龍崗鄉(xiāng)、南龍鄉(xiāng)、仁流鄉(xiāng)合并為安瀾鎮(zhèn),全鎮(zhèn)幅員面積122.42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轄14個行政村,178個合作社,4個居委會,總人口近4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3.8萬人2001年建制調整以來,新一屆鎮(zhèn)黨委、政府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專心致志謀發(fā)展,以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財力為根本出發(fā)點,千方百計凝聚人心,狠抓特色農
文化旅游:
石油溝氣田巴一號井舊址位于巴南區(qū)安瀾鎮(zhèn)石油溝村,時代為1937年。2019年,石油溝氣田巴一號井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2年,從一品鄉(xiāng)、龍崗鄉(xiāng)析出建安瀾鄉(xiāng)。
1956年1月,裁安瀾鄉(xiāng),所轄各回原屬;同年11月,復置安瀾鄉(xiāng)。
1958年9月,建安瀾公社。
1959年,改為安瀾管理區(qū)。
1960年,安瀾管理區(qū)復為安瀾公社。
1966年初,安瀾公社易名鋼花公社。
1968年,復名安瀾公社。
1982年,安瀾公社改為安瀾鄉(xiāng)。
1992年,由安瀾鄉(xiāng)改為安瀾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