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麗水市 > 縉云縣 > 新碧街道 > 馬渡村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新碧街道馬渡村概況

[移動版]

馬渡村簡介

約明中葉。從新碧鎮(zhèn)紫風遷入。相傳原是姓馬、姓杜兩姓首先居住,取名馬杜,后又有姓胡的人遷入且人丁旺發(fā),而杜姓人漸衰,恰村旁有溪,逐把“杜”改為“渡”得名馬渡。在新建東3.8公里河谷平畈,海拔128米,塊狀聚落。

馬渡村座落在新建鎮(zhèn)河谷平畈下方緊鄰永康市,后有角山,前有新建溪(南源溪),地理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解放初為馬渡行政村,屬新東鄉(xiāng)。1956年屬東川鄉(xiāng)。1958年稱馬渡生產隊,屬東川管理區(qū)。1961年建立馬渡大隊,屬東川公社。1984年為馬渡村民委員會,屬東川鄉(xiāng)。1992年撤擴并后,改屬新建鎮(zhèn)至今。駐地馬渡。屬新建鎮(zhèn)鎮(zhèn)東管理區(qū)。東到新碧鎮(zhèn)外堰村,南到西巖村,北至筧川村前朱自然村,西到筧川村。面積約1.4平方公里。設14個村民小組,轄馬渡、姓邱2自然村。526戶,1630人。其中2人壯族,1人為畬族,余均漢族。耕地951畝,主種水稻。林地374畝。產蠶桑。有初中、小學。有浙江弘利鋁業(yè)公司、浙江佰易文化有限公司、飛雄工藝品公司、樂豐電器配件廠等企業(yè)。通公路、程控電話、有線電視、裝有自來水。宅基到馬渡康莊路硬化,已建設村委辦公樓、廣場,進行溪改工程。

全村胡姓占多數(shù),其它的還有杜、陶、陳、徐、鄭等,全村多為漢族,其中三人為少數(shù)民族,,全村1637人,共有14個小組,轄馬渡、姓邱兩個自然村。耕地951畝,受到新建溪及其上游的白馬、東山楊兩個水庫的的自流灌溉,良田受益,糧食年年豐收。

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多數(shù)去廣東、廣西、上海等地養(yǎng)鴨、養(yǎng)蝦。村民多種經(jīng)營,千方百計搞活經(jīng)濟,增加村民經(jīng)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外新公路穿村而過,公路兩邊高樓林立,成為一條不夜長街,在農歷1號、6號為馬渡村集市,熱鬧非凡。

在80年代村雙委建了一座800多個座位的大會堂,經(jīng)常組織做戲、放電影的文娛活動,大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yè)余生活。緊靠大會堂是一幢二層樓的村委辦公室,占地100多平方米,里面裝修一新。會議室里電視機、電風扇、桌椅齊全。是的村雙委有了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

會議室前面有一個300多平方米的水泥場地,四周都是綠化的花壇,在場地上設置了健身建材,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活動的場所。每個夜晚村里的歌舞愛好者都會到這里來集合,村里自備音響,播放音樂,歌舞愛好者就在這里跳舞交流。

大會堂前面有個規(guī)模比較小的集市場地,集市上進行著蔬菜、水果、肉類、日常用品的交易,使得村民在采集食物和日用品比較方便。

距離新建鎮(zhèn)政府5公里,鎮(zhèn)東管理區(qū)5公里處,乘坐5到10分鐘一趟的縉云至新建的中巴車比較便利,村民辦事翡翠方便。

有一座古廟宇,建于清代,幾經(jīng)維修,香火旺盛,北有北寶殿(槐花殿),西南角橫街廟,東面大橋殿,三座廟宇呈三角形排列。把村莊包圍在其中,遂有保護廣大村民,歲歲平安之說。

大橋殿面臨新建鎮(zhèn),上游多支溪流匯入,十里平川,流經(jīng)馬渡,使得水廣灘寬。民國十九年,始建太平橋,后來又被洪水摧毀,此地是通往新建鎮(zhèn)交通要道解放初建了一條20多米的石板橋,長年溪流又拓寬了溪面。第三次于70年又再集資建造一條長達130米得遠近聞名的長條石大橋,每根橋梁長度超過4米,目前該橋梁已無法取材及搬運了。

大橋殿面前還有一個放生潭于清同治九年建立,立有石碑,上至黃桑潭(筧川香菇市場外溪邊),下至陳村曹潭(應劉村界),在此只準垂釣,不準毒魚。違者重罰。

大橋殿上方還有馬渡磷,1000多米長防洪堤始建于清代,上百年的古松、古樟現(xiàn)存還有上百株,綠色的長龍日夜護衛(wèi)著馬渡、應劉、宅基等村莊。

還建了二支堰壩,四周堰壩在筧川村舊石橋下方,長95米,筧川、馬渡兩村各出資7到8萬元于1996年建成。黃壇堰壩長99米,建于1995年,在馬渡大磷中斷,出資15萬多元修建的。兩支堰壩橫穿新建溪,造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且還灌溉了馬渡、應劉、宅基等村的2500多畝良田,確保了農田灌溉及生活用水。

還有三個祠堂,舊祠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年,60年代改建為馬渡供銷社化肥倉庫。目前已成為老年樂園。新祠堂(胡義八公祠)建于民國24年,雕梁畫棟,石柱高大,十分壯觀,目前保存還比較完整,但也有幾處年久失修。姓金祠堂建于民國中期,今年來無人修理,多處失修已成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