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樂清市 > 樂成街道 > 黃坦硐村

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樂成街道黃坦硐村概況

[移動版]

黃坦硐位于浙江省樂清市區(qū)北部山區(qū),距市區(qū)21公里,村內(nèi)面積21公頃,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至今已有八百余年歷史,現(xiàn)有人口1500多,全村人都是盧姓,據(jù)盧氏宗譜記載,盧姓始祖堯盛云是南宋高宗時的進士,曾任吏部侍郎,生性剛直,宋庭-的-,得罪當權(quán)0臣,皇帝聽信謉言,后被貶任溫州通判,因淡泊名利,遂生退隱之心。見樂清山川靈秀,隨處游玩,至白石鎮(zhèn)沿溪而上,一路至源頭黃坦硐,見此地景拘如畫,地勢險要,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花千金建宅,定因于此,歷代繁衍,整個村落房屋的造址和布局,堪稱中國古村落的典范。2007年系我省唯一一個村莊入選首批15個“中國景觀村落”,同年黃坦硐村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的獨特景觀和文化多元性被中央電視臺鄉(xiāng)土欄目做專題宣傳。

黃坦硐歷史文化古村的主要特征,是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村舍前后均為高聳百米的陡峭石壁,綿延2公里,巖嶂腳下竹木蔥蘢、濃蔭蔽日、巖嶂中奇石突出,形狀各異,村西珍稀樹木羅漢松已有800多年樹齡,是世界上碩果僅有的二棵之一,邊上的樟樹樹齡更長,約900多年,更有“樹抱巖”奇景,一石坪上有紅豆杉、黃柚等5棵珍貴樹木,樹根交錯虬曲裸露不表,極少著土,卻葉繁枝茂,生機盎然,其他的樹種千姿百態(tài),樹齡皆超100年。村內(nèi)東邊溪流與北邊溪流交匯在一起,穿村而過,溪底全為“石坦”,平整如砥,呈暗紅色,在陽光暉映下,小溪猶如一條金色的游龍,俗稱“龍游溪”,小溪經(jīng)過村西口,有石坦多曲溝,稱九曲旋流。村北邊溪水冬暖夏涼,在2℃天氣下,水溫12℃,水的比重較普通水重0.8%,取之釀酒,酒香味醇。位于村東入口五龍谷5條瀑布落差各50多米。另有龍口瀑、飛珠泉等瀑布,形態(tài)迥異,爭奇斗勝。

村域有大小石硐30多穴,深淺不一,境狀各別,村前山的和尚硐也稱“流朱硐”因住過僧徒而及名,高10米許,深約15米,且內(nèi)無白蟻,物資堆放不腐爛。傳說很久以前這硐里住著一位和尚,不用出去化緣,吃的米都是硐內(nèi)的流米硐里流出來的,流米洞有靈氣,所流的米會視人數(shù)而定,人多米多流,反之小流。有一天,和尚一時糊涂,趁沒有人時用鐵棒往洞里捅,想讓米都流出來,但流米洞永不靈驗,最后,流不出一粒米。五龍谷鄰近有關(guān)爺硐,硐口像關(guān)羽臉的輪廓,深17米,闊13米,高10米,內(nèi)呈圓狀,口小腹大,內(nèi)有清泉涌出,泉水甘冽,涼風習習,沁人心脾,為一避暑佳境。一硐叫雙連硐,尤其乘巧,硐門內(nèi)左右分列兩硐口,從遠處看,猶如大圈兩側(cè)各吊小圈。最壯觀的屬堆巖異登天硐,高50余米頂露天光,中疊許多巨石,石與石之間空隙人可攀越,游客穿石層層而上至洞口,目窮八極,心曠神怡。此外還有觀音硐、蜂窠硐、赤石硐等。

村內(nèi)奇峰怪石處處皆是,較著名的有東山野豬、西山虎、雙魚巖、青石槽、臥虎山、觀音峰、伯樂琴、倒靴巖、團魚巖、上天龜、彩霞峰、老鴉巖、老僧拜佛、雙仙迎賓、十面埋伏等等名勝。

古村落黃坦硐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雨,依然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建筑,清代為多,明末清初保存較好的有二進屋和東不上屋,藝術(shù)性較高的為譏到下座屋,規(guī)模較大的為下垟大宅;壇廟祠堂有盧氏宗祠、五福古廟、赤黃神廟、下廟等5座;古橋梁有洞橋、祠堂橋、涉溪根橋等6座;石矴步以村口為代表的6座;寨城門現(xiàn)保存西、北2座古城門;上百年的古樹5棵,分別為樟樹、羅漢松、紅頭杉和紅楠;古井6口已棄之不用,還有靛青作坊和染布坊等等。

黃坦硐村鄉(xiāng)土文化、民俗風情、傳統(tǒng)工藝內(nèi)容豐富,擁有織布、靛青提煉到印染工藝和釀酒等傳統(tǒng)制作工藝流程。古建筑就地取才,墻體采用山石有規(guī)律地壘成花紋或玉米狀,部分門窗、梁柱、斗拱和神龕等木構(gòu)件雕刻精致,屋檐上的瓦當花紋各異,非常精美。還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生活用具造型和雕刻比較精致,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如:舞龍燈、龍檔,唱蓮花、花鼓、田歌、山歌等傳統(tǒng)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