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雅安市 > 漢源縣旅游

漢源縣文物古跡介紹

九襄石牌坊
  九襄石牌坊位于緊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官馬大道上,古時有成都出南門第一坊美稱。在漢源縣九襄鎮(zhèn),有一座雕刻有48部戲曲故事的石牌坊,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九襄“雙節(jié)孝”石牌坊。石牌坊位于緊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官馬大道上,古時有成都出南門第一坊美稱。牌坊高約11米,寬約10米,面南背北,呈3間門洞形,中門寬大,側門略小。支撐牌坊的4根大石柱,前后兩面有8尊威武的雄獅,每尊雄獅的身上還各跨著1尊慈善肅穆的菩薩或古佛,可惜現(xiàn)在除1尊完整外,其余均已殘破不全了。石牌坊有4層,稱為“4層多脊檐”。據(jù)當?shù)乩先藗冎v,清朝道光29年,偶然發(fā)跡、捐貢出身的黃體誠,為感念寡母、恩嫂的養(yǎng)育之恩,打點清溪縣令(漢源縣古為清溪縣)上報清廷,經道光皇帝批準并頒發(fā)圣旨,修建的雙節(jié)孝石牌坊。石牌坊……[詳細]
漢源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連接四川盆地和康藏地區(qū)的主要交通要道。境內起自大相嶺,經清溪、九襄、富林,涉流沙河,翻蘿卜崗至火廠壩,沿大渡河而上,在瀘定境內渡河至打箭爐(今康定),此路唐時稱“唐番路”。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清政府為鞏固國防,派兵西進,制止西藏上層人物與英國勾結的叛亂活動而設置軍臺驛道,改道飛越嶺,另開辟清溪道抄近數(shù)十公里的沈黎道?h內起自清溪,經富莊、宜東、三交,翻山越嶺到瀘定而進入康定,經漢源境內77.5公里。舊時雅州境內所產邊茶,大部分由此道運銷康藏,故稱茶路。1950年,川康公路通車后,又轉為貿易小道,茶馬之盛雖成歷史,但飛越嶺途中道上被“拐子”馬蹄所踏出來的痕跡坑凼至今猶存。自沈黎到嚴道,經相嶺,上下六十余里,中經二十四盤,牛磨旋轉,時作方折,其陽有九折坂,史載王陽回車,王……[詳細]
茶馬古道-清代清溪故城遺址
  清代清溪故城遺址(漢源縣)清代清溪故城遺址位于漢源縣北清溪鎮(zhèn)政府所在地,地處高山峽谷中一臺地上,西南絲綢古道及茶馬古道交匯于此。現(xiàn)清溪古鎮(zhèn)數(shù)千居民均在遺址內生產生活。今北門城門洞尚存。城門洞為大型青磚砌就的卷拱門,高4米,寬5米,深18米,地基全部由矩形紅砂石石條砌成。殘垣長2000米,高4米,厚3米。對于研究西南古代歷史、文化、生活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具有多方面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保護范圍:城墻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至磨子溝、東門河,向南外延至南門坎,向西外延至西門河,向北外延50米![詳細]
茶馬古道-二十四道拐古道遺址
  二十四道拐古道遺址位于漢源縣清溪鎮(zhèn)新黎村4組,西南3500米為清溪文廟。二十四道拐為旄牛古道(今作牦)史稱“邛笮古道”,地勢險要。史載:漢益州刺史王陽至九折坂而迴車;王尊至二十四盤而叱馭,即言此道之險峻難行。道路多由亂石和石板鋪成,在側面有排水溝,整個古道保存較好,對于研究古代中國西南交通變遷,文化交流,邊疆發(fā)展,經濟互通等史記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次為重要實物證據(jù)。保護范圍:自九折坡底起至坡頂古道占地范圍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5、清溪文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溪文廟
  清溪文廟(漢源縣)保護范圍:東、西以文廟院墻為界,北至文廟院墻外延10米;南至文廟萬仞宮墻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茶馬古道-羊圈門古道遺址
  羊圈門古道遺址(漢源縣)保護范圍:自羊圈門(小地名)起至坡頂(新黎村4組)古道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茶馬古道-唐代清溪關遺址
  唐代清溪關遺址(漢源縣)保護范圍:遺址占地范圍向南、北外延50米,向東、西外延2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寨子園冶銅遺址
  寨子園冶銅遺址(漢源縣)保護范圍:以子園浸水磄為中心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