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文物古跡介紹

淶源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北石佛村北的的香山東麓。據(jù)考北周時期曾有僧人在山上摩崖造像三百六十九尊,故名“鑲山”。山前的村莊名為“石佛村”,為區(qū)別后來從北石佛分化出去的幾個村,把東莊稱為“東石佛”,南莊稱為“南石佛”,而原來的石佛村改成了“北石佛”。相傳,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平定江山不久,派劉伯溫遍訪大江南北,了解各地風物和民情。劉伯溫來到北石佛香山玉皇梁下,發(fā)現(xiàn)此山邐迤如臥龍。劉伯溫通曉黃老之學,他發(fā)現(xiàn),玉皇梁正向拒馬河源頭方向不停移動,如果到達拒馬源頭與荷葉山相連,那么會天下大亂,那時淶源就會出一位真龍?zhí)熳,與朱明王朝爭奪政權(quán)。為破此地風水,于是劉伯溫下令,在香山東麓修建香山寺予以鎮(zhèn)壓,同時在荷葉山修建鎮(zhèn)海寺。果然寺廟建成之后,兩山不再生長,而是紫氣相接,呈現(xiàn)出了祥瑞之象。香山寺是淶源十二美景的“香山返照”……[詳細]
淶源鎮(zhèn)海寺
  鎮(zhèn)海寺位于城南荷葉山的北側(cè)山腰,現(xiàn)存建筑為1992年重建,頂部望海禪亭為2005年落成。寺中住有僧侶,是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現(xiàn)摘錄“修建望海禪亭碑記”以利對該寺的理解。淶源盆地草木蔥蘢,泉水淙淙,乃拒馬河之源頭。拒馬河億萬年源源奔流,蜿蜒千里注入渤海。盆地四周群山巍峨,七峰山、香山、青龍山、鳳凰山(飛狐山)、神仙山(牛心山)聚首源區(qū),呈“五龍戲水“之形。故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仁壽初年(公元601年)縣城以“五龍城”名之。菏葉山西據(jù)七峰山之勢,兀立于盆地中央,遠觀其形,似碧蓮覆玉,恰寶珠臨水,綠影婆娑,紫氣氤氳;登臨其頂,清風徐來,松濤陣陣,古城鄉(xiāng)廓,一覽無余。山之西北有泉“老龍?zhí)痢,水流如注,噴涌而出,聲如鐘鳴;山之東北,又有泉兩組,分列于沙河古街東西,東為“北海泉”,西為南關泉……[詳細]
山海關八國聯(lián)軍軍營舊址
  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歷來以山海長城馳名中外。鮮為人知的是,這里保存著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八國聯(lián)軍軍營舊址。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以后,以北京為中心,向京畿戰(zhàn)略要地發(fā)起進攻。目標直指京東戰(zhàn)略要地山海關,兵力多達6200余人,列強組成的聯(lián)合艦隊從山海關老龍頭沿海進攻登陸。駐防老龍頭的清兵抵抗,澄海樓被毀,直至北京失守駐防清軍沿長城撤至九門口。翌年,清政府與列強簽定了喪權(quán)辱國的《辛丑條約》,允許列強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軍。自1902年開始,列強在山海關南部沿海相繼建立起營盤,在山海關火車站南側(cè)修建了專門接待外國人的“六國飯店”,修建了由六國飯店至各國軍營的馬拉小鐵路。從此,山海關的海防權(quán)全部由列強把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才全部撤出。六國營盤位于老龍頭的西部和北部,共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詳細]
284、淶水慶華寺
淶水慶華寺
  淶水縣龍宮山慶華寺座落在淶水縣永陽鎮(zhèn)北洛平村北的龍宮山山腰,據(jù)現(xiàn)存碑文記載,該寺始建于漢代,原寺院占山地數(shù)百畝,有樹萬余棵。其寺極盛時分上、中、下三院。(現(xiàn)只存上中兩院),原寺院數(shù)十間,僧眾百余人。是華北一帶有名的古剎之一。龍宮山慶華寺五峰環(huán)抱,依山望水,蒼松翠柏,清泉怪事,溪流泉湍,幽靜僻雅,實乃修身養(yǎng)性參禪悟道,旅游觀光之絕佳勝地。有古燕小五臺之稱。據(jù)淶水縣志記載:龍宮山慶華寺花塔是 淶水八大景觀之一(朝陽拜佛,夕日抹金)。該塔建于宋遼金時期,其塔身上半部做成山峰狀,遍飾佛像、佛龕、獅像等,花團錦簇,猶如花束。該塔已有千年歷史,現(xiàn)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龍宮山慶華寺歷代高僧輩出。晉穆帝永和十年(公年354年)道安法師(俗姓衛(wèi),常山扶柳,河北翼縣人)到前燕(今太行恒山,燕山一帶)弘傳佛法,創(chuàng)寺……[詳細]
285、涉縣清泉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涉縣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河北邯鄲涉縣東南15里石崗村南。寺東有泉水,出自石壁間,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現(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屬景點靜因寺、南山寺、柏臺寺、九龍圣母殿、魯班巖、朝陽洞、搖鈴寨、千年古槐、萬年柏等,傳說神奇。寺周有圍墻,前有山門,鐘鼓樓,有大殿四座,另有東西配殿、藏經(jīng)殿、伽蘭殿、仙境臺竺。在寺東南,有一建筑,下為石券,深均為三間。石券上刻有“寶訪”二字,內(nèi)書“林泉”。寺內(nèi)有書法碑刻,藝術(shù)精湛,有漢代法道陵所書的”龍“字,康熙帝所書的“虎”字和晉代王羲之所書的“白鵝飛到池中”。張?zhí)鞄煹哪珜毷,山門兩側(cè)的一對雄師為華夏僅有。從石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見唐代已有寺廟,現(xiàn)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圍……[詳細]
蔚州靈巖寺
  蔚州靈巖寺,又稱前寺,位于蔚縣城內(nèi)鼓樓西街,據(jù)記載蔚州靈巖寺在元末毀,明正統(tǒng)六年(1441年)敕賜重建,F(xiàn)存天王殿、大雄寶殿,占地6682平方米。天王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檐下施五踩單昂斗拱,尚存較早做法,梁架進深六椽。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檐下施七踩雙昂斗拱,一跳極短,正中只為一“替木”,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殿內(nèi)藻井制作精美,明代天花彩繪以八寶和篆壽字為主題,并有牡丹、仙鶴、祥云等,是重要的彩繪資料。此寺建筑規(guī)制較高,用材考究,做工精細,不同于一般寺院。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記載始建于金代,毀于元末,明正統(tǒng)六年(1441年)敕賜重建。靈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682平方米。現(xiàn)存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四座建筑及部分禪房……[詳細]
287、福慶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慶寺
  福慶寺位于河北省井陘縣南蒼巖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東鄰鑾駕山,西連朱會嶺,南接天臺山,北與鑾臺坡隔寺溝河相望。福慶寺原名興善寺,相傳為觀音菩薩古老道場。據(jù)寺中現(xiàn)存最早的宋乾興元年(1022年)《井陘縣大化鄉(xiāng)新修蒼巖山福慶寺碑銘井序》碑文所記,福慶寺原創(chuàng)建于何人何代,在北宋咸平年間(998-1003年)就已失去了考核的依據(jù),那時僅在當?shù)厝酥袀髡f此寺“舊名興善寺”,“昔有公主于此出家”。碑文中還記載了,宋咸平五年(1002年),五臺山華嚴宗僧人詮悅,由華嚴寺來此重修廟宇的情景。尤為重要的是詳細記敘了詮悅與另一憎人智簧,到譙郡上疏真宗,要求批準重修蒼巖山寺,以及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敕賜“福慶寺”寺名的經(jīng)過,從此,蒼巖山佛寺,正式定名為福慶寺。福慶寺占地面積246萬平方米,海拔983米。建筑群……[詳細]
288、西崗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崗塔
  西崗塔位于河北省淶水縣城西約一公里的西崗上。塔原名不詳,后人因地名而稱西崗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樓閣式磚塔,通高36米,須彌座式基座,下面有八角形磚砌臺基。須彌座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飾騰飛的角柱和問柱,各柱之間為素面壺門。其上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每面補間斗拱二朵,為重拱計心造五鋪座。轉(zhuǎn)角鋪作除兩側(cè)面各出45°斜拱兩層外,與補間相同。二層華拱上置交互斗承托撩檐枋及要頭,其上為勾欄的地栿。平座勾欄的華板紋飾為亞字和曲尺形幾何圖案,盆唇和尋杖之間浮雕出纏枝西潘蓮、牡丹、卷草、蓮花等,花紋之間各置散斗承托尋杖,平座以上用三層蓮瓣承托塔身。塔身高5米,八角施幢形柱,塔身上部浮雕云頭垂帳。其上為普柏枋,普柏枋上承托斗拱,補間一朵,亦是重拱計心造五鋪作,轉(zhuǎn)角鋪作與平座轉(zhuǎn)角鋪作做法相同。補間鋪作華……[詳細]
鹿泉龍泉寺
  龍泉寺坐落在河北省石鹿泉市上莊鎮(zhèn)韓莊村龍泉山上,東距石家莊14公里。龍泉寺的龍井、龍爪槐、龍池、龍泉景觀,皆冠以“龍”字,而龍又與這里水質(zhì)優(yōu)良的泉水有關,龍泉由此得名。古人在此建寺,香火因此而更加興盛。龍泉寺始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為凈琛和尚所修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敕封龍泉寺。該寺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據(jù)寺內(nèi)碑文所載,它“東接翠屏,西連五寨,南披封龍,北帶滹沱,其間基址動作規(guī)模氣象,稱石邑首騰之區(qū)”。歷史上金、元、明、清歷代均曾修葺和續(xù)建,是石家莊市附近現(xiàn)存的古寺之一。龍泉寺鼎盛時期,曾有僧眾百余名,寺田20公頃。四方香客絡繹不絕。因多種原因,寺院建筑多遭毀壞,歷史上大修過六次。1949年后,為了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有關部門撥款整修,如今寺院面貌一新,已正式對游人開放。山門:又稱“……[詳細]
涿鹿香峰寺
  香峰寺地處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之顛,地勢開闊松林環(huán)繞,常年云霧繚繞。春夏季綠草如茵,林木滴翠,百花爭艷,處處百鳥鳴唱,蜂蝶翻飛,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大殿上放眼望,重山盡覽。大殿下是念佛堂和寮房,更是一妙處,周圍被群山環(huán)繞宛如七瓣蓮花中蓮蓬。涿鹿香峰寺曾是一座北方千年古道場,除此之外歷史資料中沒有太多記載。然而這里的歷史卻是可以觸及的,當你置身于輕云繚繞的山頂,遙見廟宇飄在云端之上時,仿佛穿越了時空,竟產(chǎn)生了現(xiàn)在和歷史重合在一起的奇妙感受。在這里,歷史不代表過去,當下也正包含了過去和未來…一九九九年,年過六十的安居士第一次來到了殘巖斷壁的香峰寺,從此她的心就從未離開過這里。安居士對香峰寺魂牽夢繞,發(fā)心重建香峰寺,2個月后她同幾個居士來到了香峰寺…在常人看來重建香峰寺的過程不可思議。這里的……[詳細]
291、育德中學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育德中學舊址
  育德中學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xiàn)代(1907-1937年間)重要史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城內(nèi)新華路北側(cè)。1907年由中國同盟會直隸保定支部主盟人陳幼云聯(lián)合12名同盟會員創(chuàng)建。該校在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二七鐵路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中,一直是保定革命活動中心,F(xiàn)存當年的平房教室一排、陳幼云祠堂一座,碑石二通。1983年經(jīng)修復并在祠東側(cè)建有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育德中學始建于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始定名為“直隸訥公祠公立高等小學堂”。1907年,陳幼云等13名同盟會員將其改建為保定“私立育德中學”,陳幼云為校監(jiān)督(校長),并以此校作為中國同盟會河北分會在保定活動的秘密基地。它是古城保定最早傳播馬列主義的地方,也是中共保定市地方黨組織最早誕生地和活動中心,曾是全國五所著名中學之一。舊址在![詳細]
唐山壽峰寺
  壽峰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郊山頂,F(xiàn)存古建筑有藥師塔、無梁閣,以及附屬文物建筑文昌閣。三座建筑面南背北,一字排開,占地面積1261平方米。其他屬于文物的有閣前的遼代陀羅尼經(jīng)幢和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增修車軸山無梁萬佛閣記”碑。壽峰寺中無梁閣居中,始建于遼重熙年間,初為1層,明萬歷年間大修增至3層。無梁閣通高28.5米,面闊3間12.5米,進深3間9.9米,為三重檐琉璃瓦頂。1層至3層屋檐下均施磚仿七踩斗拱,2層正面建有漢白玉欄桿的月臺和走廊。第1層和第3層為磚砌弧形拱券頂,2層為木制頂。1層樓梯建在東西兩側(cè)承重墻內(nèi),由里側(cè)小門進入攀登,折復通至2層。2層閣內(nèi)東側(cè)建有木制樓梯,游人藉以登至3層。1至3層券頂繪有云紋、龍鳳紋相間的方格天花彩畫。閣前置遼代陀羅尼經(jīng)幢和明代萬歷年“增修車……[詳細]
鹽山凈業(yè)寺
  鹽山縣凈業(yè)寺位于鹽山城南5公里宣惠河南岸,地理位置優(yōu)越,依京津而枕燕山,澤被北域,面河濟而控齊魯班,福施南國,右襟太行甘露普潤叢山,左舉渤碣靈引航輪安渡眾生,凈業(yè)寺寶剎,石獅雄踞,青龍戲珠,金頂紅墻,花木抶疏,長廊通幽,石塔聳立,福田花香。2006年3月15日由張愛農(nóng)大居士發(fā)心和部分居士動工修建,總投資5100萬元,占地122畝,建筑面積30000余平方米。鹽山縣凈業(yè)寺共分三期工程建設,其中:凈業(yè)寺一期工程占地面積12畝,建筑面積4800平米,投資800萬元,于2006年3月動工修建,2007年3月竣工。主要建筑有:慈航橋、盈瑞牌坊,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兩側(cè)為地藏殿、觀音殿、東西寮房、齋堂等。凈業(yè)寺二期工程占地44畝,2007年5月份動工,2008年底竣工![詳細]
294、廣緣寺
廣緣寺
  廣緣寺位于普佑寺東,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占地面積0.45公頃,漢式,由普寧寺堪布喇嘛擦魯克集資敕準建設,乾隆題“廣緣寺”。今后殿已毀,其余建筑殘存。山門南向,三楹,內(nèi)立哼哈二將。北為天王殿,三楹,東西配殿各三楹。東配殿為經(jīng)房,供關羽畫像;西配殿置舍利塔三座;正殿五楹,供三世佛,后殿兩層,面闊七楹,為諾門漢-住所(乾隆的經(jīng)師)。乾隆時期,此廟常駐喇嘛22名,銀響由理藩院供給。廣緣寺占地面積45000平方米(0.45公頃),長方形院落。屬漢式四合院樣式中的大式建筑,它也是外八廟中最小的、最后建成的寺廟。山門也稱為門殿,面南向三間式殿宇,正中鐫石匾,門額題為“廣緣寺”,東西圍墻中部開左、右掖門,門殿內(nèi)供奉護法金剛,即哼哈二將和一尊。山門內(nèi)兩側(cè)有幢竿,為掛經(jīng)幡之用。正北為硬山頂五楹天王殿……[詳細]
295、且停寺
且停寺
  且停寺且停寺遺址,位于內(nèi)邱縣城西北16.8公里處,寺溝村南?傉嫉孛娣e大約15畝。為內(nèi)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且停寺,又名梵云寺。相傳春秋虢國太子途經(jīng)暫息而得名。據(jù)(順德府志)記載,且停寺始建不詳,元朝至大年間修建。明宣德、萬歷年間,因頹廢而又修;清雍正、乾隆年間,因陳舊而再修。據(jù)說,明宣德年修繕時,軍師劉伯溫之子劉琦,曾三次監(jiān)工,尚留下“萬歲牌”一面。且停寺座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北有且停山,隔一清澈如鏡的小溪,與南邊的山峰遙遙相望。小溪之上,兩山之間,飛架一橋,名曰慈云橋。橋系漢白玉石砌成。橋欄桿上,雕刻著各種各樣的戲文、典故,象楊繼業(yè)碰碑、蘇武牧羊、嫦娥奔月等等,精巧玲瓏,耐人尋味。過橋拾級而上便進入了原寺山門,只見兩尊石獅分臥門之兩側(cè)。再往北走,經(jīng)過東西廂房,來到原穿心殿,現(xiàn)有耀人眼目的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