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清橋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建康路東段,因古青溪與秦淮河在此匯流而得名。橋建于南朝時期,原名淮青橋,但后人通稱它為淮清橋。古橋畔有亭,供人歇息。橋亭有聯,集唐代詩人劉禹錫、韋莊的名句:“淮水東邊舊時月,金陵渡口去來潮”。意境清雅,為金陵橋聯佳作,F橋為清嘉慶年間重建,惜亭未重建,聯亦不存。東晉王獻之迎桃葉的渡口桃葉渡,即在此橋附近。明末詩人余懷寫“青溪”詩,對當年淮青橋面貌有描述。詩云:“樽前絳雪押冰綃,海上仙云墮砌橋,欲問先生歸游處,青溪渡口赤欄橋”!度辶滞馐贰芬粫嘤惺黾。解放后,橋面和橋欄都進行了整修,現橋長17米,橋寬14米仍為石拱結構。淮清橋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北門橋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珠江路和北門橋路交叉路口南側,長21.5米,寬17.3米,石拱結構,為明代重修。北門橋在五代稱玄武橋,后以地處南唐國都江寧府城北門而改今名,俗稱北門橋。宋代曾名清化橋(橋南原為清化市所在)、武勝橋(宋時附近曾設親兵教場)。橋券內刻“草堂橋”,又稱草堂橋,其名無考。楊吳天祐六年(909年),權臣徐溫派其養(yǎng)子徐知誥來管轄金陵。三年后,徐知誥以功升任州刺使。楊吳天祐十一年(914年),徐知誥開始修造州城,并建大都督府。南吳武義二年(920年),徐溫派遣陳彥謙主持修建過金陵府城,但規(guī)模不是很大。楊吳太和四年(932年)八月,已經取得楊吳軍政大權的徐知誥“廣金陵城周圍二十里”,拓寬……[詳細] |
襟湖橋位于縣城西南官溪河上。初為甘棠渡,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建木橋,隆慶六年1572年改建為七孔石拱橋。初名“永濟”,后改“襟湖”。該橋南北向,全長77.7米、凈跨56.5米、寬7.3米、標高14.1米。橋身兩側裝置高0.94米的石欄,分節(jié)設置21對蓮花望柱,柱高1.4米。中間兩對望柱頂端裝飾石獅,雕刻細膩,形態(tài)逼真。橋面兩端用長方形石板鋪設13級臺階,整齊壯觀。橋的中孔寬9.7米、次孔寬8米。中、次孔采用縱聯法疊砌,三、四孔采用縱聯分節(jié)并列法砌造。1993年,因橋標高不能適應水運業(yè)發(fā)展和汛期泄洪的需要,將中間3孔合并1孔,改建成五孔人行橋,高達19.1米。199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詳細] |
江寧磨盤山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qū)秣陵街道建康村,時代為新石器。江寧磨盤山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中橋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通濟門內,龍蟠路、大光路、建康路、白下路交匯西側,古稱白下橋,是南京古橋,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橋墩為歷史原物。大中橋幾經拓寬,現為南京城南的一處交通要道。早在六朝時期,現在的大中橋一帶是當時建康城的衛(wèi)城“白下城”之東門,楊吳(后為南唐)筑城時,就青溪河挖掘護城濠,有橋跨濠而處東門之外。門前青溪橫跨大橋,得名“白下橋”,這便是最初的大橋?骨迕键S道周在白下橋畔殉難,南京人將白下橋名改為大忠,后為避清廷--,稱大中橋,橋名沿用至今。大中橋已有近千年歷史,早在六朝時期,現在的大中橋一帶是當時建康城的衛(wèi)城“白下城”之東門,楊吳(后為南唐)筑城時,就青溪河挖掘……[詳細] |
永定陡門位于高淳區(qū)陽江鎮(zhèn)大月村,時代為清。永定陡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顧起元家族墓,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橫溪街道紅旗社區(qū)曾莊村顧家山。顧起元(1565-1628),字太初,一作璘初,自號遁園居士,謚號文莊。明應天府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任明代萬歷年間史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明代大學問家,著有《客座贅語》十卷、《懶真草堂集》詩二十卷、《金陵古金石考目》一卷、《金陵古今圖考說略》等,明崇禎元年(1628)病卒,享年六十四歲,葬于江寧區(qū)橫溪街道紅旗社區(qū)曾莊村顧家山。顧起元家族墓地現有墓壙東西長19,南北長16米,墓壙內種有蔬菜和茶葉,顧家山下東南角有一水塘。顧起元墓目前沒有找到,其家族墓地現存其后代子孫墓5座,年代分別為清—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其中有康熙二十九年墓碑一通……[詳細] |
李家村失考墓位于高淳區(qū)固城鎮(zhèn)蔣山村,時代為唐代。李家村失考墓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發(fā)生中國“人鬼0-”傳奇的雙女墳。雙女墳其實是漢代墓,傳說兩位美若天仙的姐妹,因不滿長輩包辦婚姻,投水自盡,死后同葬于荒郊,故稱雙女墳。之所以到了唐代,盛名達到頂峰,是因為雞林(今韓國)人崔致遠,在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作為溧水縣尉,慕名到固城鎮(zhèn)境內的花山和金山游山玩水。當晚崔致遠居住的招賢館,離雙女墳不遠;聽了兩姐妹的故事后,他非常敬佩,于是前去憑吊,并在墓門上題了詩。此舉也感動了墳中二姐妹的靈魂,一天夜里,姐妹倆現身與崔致遠相會,大家一道飲酒吟詩,同床共枕,極盡男女之歡,直至天亮方散。崔致遠寫下了“誰家二女……[詳細] |
程橋東周墓葬群位于六合區(qū)程橋鎮(zhèn)長青村,時代為東周。六合程橋東周墓,是程橋長青村、陳崗組高崗上一處東周時代古墓葬群。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分別于1964年7月和1972年1月及1988年元月對該墓葬群中的1、2、3號墓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和清理,出土了大量藝術、科學、歷史價值很高的青銅器和鐵器:(一)1964年7月由南京博物館在程橋中學內清理,定為1號墓,出土世界最早的生鐵、九件一套的直鈕編鐘和鼎、尊缶、劍、戈、戟、鏃等青銅器及車馬器和工具等。尚有部分陶器。(二)1972年7月由南京博物院在長青村、陳崗組坡地上清理,定為2號墓,出土器物50件,其中青銅器件,有鼎3、匝1、七件一套編鐘和五件一套編?……[詳細] |
王以旂墓位于江寧區(qū)東善橋祖堂山南,時代為明。王以旂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秣陵街道王家墳自然村北,南唐二陵西側。王以旂(1486-1553),江寧人,字士銘,明正德六年(1511)進士,世宗時官至兵部尚書,代曾銑總制三邊,屢破邊寇,在任六年間,修筑延綏城堡四千五百余所,又筑蘭州邊垣,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固原。謚號襄敏,朝廷賜葬江寧祖堂山。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王以旂墓前尚有石刻文臣一對、武士一對、石獅一對、碑一對(見朱偰《金陵古跡名勝影集》,中華書局,2015年版),F僅存兩武士一文臣像,東側武士身高2.66米,寬1米,厚0.58米;西側武士高3.1米,寬0.93米,厚0.48米;東側文……[詳細] |
封至圣夫人碑位于秦淮區(qū)夫子廟大成殿內,時代為元。封至圣夫人碑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封四氏碑位于秦淮區(qū)夫子廟大成殿內,時代為元。封四氏碑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內橋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新街口南,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中華路、中山路、建鄴路、白下路于此交匯,因系南唐國都的宮城(大內)所直之橋,故稱內橋!渡显h志》:內橋在御街(中華路)北,(南唐)宮前橋也。宋政和中,蔡嶷重修,又名蔡公橋。(趙構)南渡后,建行宮于此,改名天津橋,不忘西京,故以名之(西京大內前橋)。內橋的歷史要追溯到南京歷史上的楊吳時代。楊吳時期,在今洪武路地區(qū)建了一個“金陵府衙”,范圍是淮海路以南、內橋以北、王府園以東、太平南路以西。南京是楊吳的西都,楊吳由楊行密所建,他把揚州定為東都,而把南京定為西都。雖然楊吳不久后就為南唐所取代,但是這個政權卻給南京留下了一個珍貴的財富——金陵城和楊吳……[詳細] |
韓恢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中山門外老寧杭公路與陵園大道交會處,也是在衛(wèi)崗半山坡的位置,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28年11月1日,韓恢殉國六周年時,遺骸從小營遷葬于此。1988年修復韓恢墓時,已無法按原貌恢復墓園和墓道,只能因地制宜,加以重修。被列為《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筑》名錄。韓恢墓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三藏殿位于秦淮區(qū)清潔村43號,時代為清。三藏殿,原為報恩寺之別院,祀三藏法師。殿后有方塔,塔中藏有唐玄奘法師舍利。宋天禧寺的和尚可政,從陜西紫閣寺得玄奘頂骨,遷葬于此。后塔毀于戰(zhàn)火,遺址尚存,F存兩進,前殿面闊五間19.8米,進深十三檁15.5米,后殿面闊五間18米,進深九檁12.7米,硬山頂。建筑占地面積891平方米。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三藏殿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吳家賬房位于秦淮區(qū)釣魚臺83、85、87號,時代為清。吳家賬房,該處建筑號稱百年賬房,保存基本完好,門窗掛落雕刻精細,布局完整,建筑年代至少在道光年間以前,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吳家賬房為舊時的貿易公司,是釣魚臺四大賬房之一,經營綢緞出口貿易。該建筑共有三路,釣魚臺83號現存房屋三進,85號現存房屋四進,87號現存房屋二進,93巷1號現存房屋3進。建筑均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其中85號第四進為二樓,其他都為平房。83號、93巷1號通面闊11米,通進深57米;85號通面闊12米,通進深45米;87號通面闊11米,通進深20米?傉嫉孛娣e1387平方米。吳家賬房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江漢會館,又稱江漢公所,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上新河螺絲橋大街,原有4進,現存2進,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江漢會館,湖北武漢商人晚清所建,因上新河位于長江夾江南側,沿江設置不少碼頭,大批木材商在這里云集進行交易,會館時為木材商--的重要場所。江漢會館是晚清建筑,湖北武漢商人所建。因上新河位于長江夾江南側,沿江設置不少碼頭,大批木材商在這里云集進行交易,會館時為木材商--的重要場所。會館為磚木結構,兩進兩廂,正門在西側,占地五百平方米。盡管東側的幾間房屋外形破舊,屋頂坍塌,但屋內的梁柱做工精美,保存完好。隨著上新河中學的原址擴建,江漢會館建筑向西整體平移到南京市上新河中學中心廣場附近進行修復性保護,擬……[詳細] |
曾靜毅故居位于秦淮區(qū)荷花塘12號,時代為清。曾國葆祠堂位于原荷花塘小學內,是供奉曾國藩的五弟曾國葆的祠堂。曾國葆,字干,封靜毅公,所以又稱曾靜毅公祠。曾國藩兄弟五人依次為曾國藩、曾國荃、曾國蕐、曾國潢、曾國葆,曾國葆曾經在曾國藩攻打太平軍的湘軍中任職效力,其后人在城南置業(yè),建造房舍祠堂,此處院落就是曾國葆的兒子曾廣泰為自己和家人所建。曾廣泰,又名曾弼師,為當時的房屋主人,曾國葆的不少后人現在依然居住在南京。此處原有建筑四進,前兩進已經在解放后建學校時拆除,現留下的第三進為大廳式建筑,大廳和左右?guī)块?8米,坐北朝南,硬山頂,整體呈凹字形,為曾國葆祭祀祖先的地方,過去里面擺放祖先牌位。大廳左右為……[詳細] |
太陽宮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南京市公安?茖W校后。清初湖南、湖北幫木材商為祈求火神不降災害合建,當初占地近百畝(約7公頃),大廳座東朝西,以太陽形的窗為神,陽光透窗照射到香爐上即為“神靈”。大廳四周有走廊,前廊有圓柱12根,后廊有圓柱10根,大廳前面兩側各有一亭。太平天國時,木業(yè)蕭條,太陽宮香火不斷,后遭火災,焚毀殆盡,雖經重修,但規(guī)模遠遜于前。1944年復遭火災,現存殿房3間,亭2座,為雨花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清初南京上新河鎮(zhèn)是南京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來自安徽,江西,湖南,廣西等地的木材商云集于此,清代上新河木材市場達到鼎盛時期,因木材易燃。木材商為祈求火神賜福消災。共同出資修建太陽宮,宮中供……[詳細] |
沈家糧行位于秦淮區(qū)悅來巷1-2號,時代為清。沈家糧行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