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王村口紅軍革命紀念地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西南部的王村口鎮(zhèn),地處仙霞嶺山脈之九龍山東麓,青山簇擁,綠水環(huán)繞。小鎮(zhèn)因初為王氏所居,且川、江匯合口于此,故名王村口。1934年12月17日,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洪家云部首次襲取王村口鎮(zhèn),懲治了部分土豪劣紳。1935年1月2日,洪家云部再次襲取王村口鎮(zhèn),斃敵10余名,俘敵40余名,繳獲50余支-和大量彈藥及軍用品。洪家云部兩次襲擊王村口,有效地宣傳了共產黨、紅軍,鼓舞了人民群眾起來鬧革命、求解放的勇氣和信心,為挺進師入浙開展游擊戰(zhàn)爭打下了基礎。1935年7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部進駐王村口鎮(zhèn),在此設立了建設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中心。粟裕、劉英及……[詳細] |
嚴氏節(jié)孝木牌坊位于景寧縣大漈鄉(xiāng)小佐村東南側,年代為清。梅氏節(jié)孝坊,位于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大漈鄉(xiāng)小佐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為儒童嚴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梅氏節(jié)孝坊,主體木結構,坐東北朝西南,三間八柱,重檐懸山頂,高5.3米,面寬7.8米,進深5.1米。梅氏節(jié)孝坊,四周設石基土墻,夯土地面。面闊三開間,進深三柱五檁,穿斗式結構。木構柱子用料粗大,檐口梁枋、牛腿木刻精美,雕工細致,花卉、人物、吉祥動物、云紋等等主題雕刻得栩栩如生。明間自下而生依次設下枋,花枋,上枋。下枋較寬,中間有墨書“為儒童嚴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十三個字,下面左右設雀替承托,以減少下枋跨度,雀替為鏤空雕刻的云龍。花枋正……[詳細] |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吳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鄉(xiāng)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為紀念香菇鼻祖吳三公而建的紀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幾經變遷,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慶元、龍泉、景寧三縣菇民集資重建。1997年公布為浙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縱長方形,進深32米,面闊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該殿為四合寺觀式建筑,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墻、山門、前廳、戲臺、中臺、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guī)浚瑤恐行拈g為鐘鼓樓,與正殿相對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吳三公像。殿外東側有一古井,為“運木古井”,相傳建廟用的木材以是從井里涌出,傳說頗似杭州……[詳細] |
蘇村,是遂昌縣北界鎮(zhèn)的一個小山村,地處麗水、金華、衢州三市交界地帶。蘇村民居沿溪而建,村莊分為南北兩部。溪上一座大橋,連通南北兩岸。據《桃源蘇坡宗譜》的村居圖所記,村南部的高山有前山、高嶺,前山前部的兩個小山崗,一個形似鳳凰,村人稱鳳凰咀頭,一個形似伏虎,稱伏虎山,著名的蘇家大屋就在鳳凰咀頭的山前。蘇家大屋的西部,有一大片水田,叫“洋耶畈”。洋耶畈的南部為坑里源,坑水自南向北,匯入桃源溪。房屋大多為新建,混凝土結構居多,風貌較不協(xié)調。蘇氏家廟,位于桃源溪北面,坐北朝南,門前大路。蘇姓大屋與蘇氏家廟隔溪相望。據史料考證,自蘇氏太公蘇允貞從四川眉山遷居浙江遂昌北鄉(xiāng)桃源蘇村之后,綿延近千年。據記載,……[詳細] |
黃氏家族經過近百個春秋的苦心經營成為當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間開始在后院興建“梅蘭軒”和“竹菊軒”兩座樓房。又于光緒年間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樓”,并于民國七年投資55000塊銀元在前院興建一幢規(guī)模豪華的“百壽廳”。前院“百壽廳”俗稱“七間”,為三進七開間,面闊27.6米,進深33.8米,廳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壽廳”,仿佛在藝術的長廊徜徉。廳內雕梁畫棟,技藝精湛,均以“壽”字為主題,牛角和雀替上的200個篆休“壽”字,筆法無一雷同。后院主體是梅蘭竹菊廳。門額、柱礎的刻花,均圍繞這一主題,尤以窗欞上的雕刻最為細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間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魚、石榴及雀、鹿、蜂、猴圖案,……[詳細] |
麗水中共浙江省委機關舊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39-1942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城關鎮(zhèn)廈河村。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機關遷到麗水。次年5月在城內四牌樓開設一家興華廣貨號作掩護。省委書記劉英,化名王志遠,以“興華廣貨號”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領導全省黨的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至1941年4月省委機關遷往溫州止。舊址為重檐木結構樓房,坐東朝西,建筑面積163.38平方米,三間二層,現辟為陳列室。 1939年至1941年間中共浙江省委在麗水城郊設了十余處秘密活動點,主要有:興華廣貨號、黃景之律師事務所、劉英書記住所。 興華廣貨號坐西朝東,四開間二層樓,木……[詳細] |
“紅軍挺進師齋郎戰(zhàn)斗舊址”位于慶元縣東北部與景寧縣、龍泉市交界的百山祖鎮(zhèn)齋郎村,坐落在齋郎村東北側,占地509.45平方米,上、下兩層72間,建筑面積958.9平方米。時過境遷,原“齋郎戰(zhàn)斗紅軍指揮部舊址”由于年舊失修,面臨倒塌危機。2003年-2006年間通過多方支援,已對指揮部舊址進行恢復原貌的修繕。2010年-2012年三年累計投入30.3萬元對指揮部進行修繕和維護。2012年,縣檔案局在齋郎戰(zhàn)斗舊址群立了三塊革命遺址保護碑,分別位于水口、岙頭淤、牧牛場三地。截止到目前為止,齋郎戰(zhàn)斗舊址已完成了240米的紅軍路修筑、紅軍紀念亭建造及紅軍嶺的綠化等工程,這些工程重現了當年被粟裕將軍稱為“關……[詳細] |
梅源梯田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梯田群,為一處自然景點,位于云和縣崇頭鎮(zhèn),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麗龍一級公路12公里,距縣政府所在地20公里,有三級油路相通,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攝影者在公路上即可以拍攝,12公里處的吳坪村和18公里處的下洋村是主要拍攝點,該景點拍攝線路長,可以容納大量旅游者。梅源梯田海拔300—800米,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規(guī)模較大處垂直高度達500米,橫向伸延3000多米,縱向延伸1500余米。梅源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而上,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如行云流水,瀟灑柔暢,規(guī)模壯觀,氣勢恢弘,磅礴大氣與細膩爽潔的點線相諧,形成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具有面積大、線條好、形狀美、立……[詳細] |
松陽縣安岱后蘇維埃舊址1935年5月,劉英、粟裕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來到我縣安岱后、楓坪、小吉一帶,并以此為根據點,與當地的革命青年陳鳳生、盧子敬、陳丹山等人開辟了浙江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浙西南游擊根據地;建立了浙西南特委(麗水市委前身)、浙西南軍分區(qū)(麗水軍分區(qū)前身);成立竹溪區(qū)委和根據地內的第一個紅色政權——竹溪蘇維埃政府;組建了根據地內的第一支人民游擊隊——松遂龍游擊隊;成立了第一支正規(guī)部隊——紅軍挺進師第十五支隊,后改為第五縱隊,粟裕稱這支部隊是由浙西南地區(qū)領導干部、黨員、進步青年組織的第一支人民子弟兵。農民領袖“三巨頭”——陳鳳生、陳丹山、盧子敬,為保衛(wèi)紅色政權、保衛(wèi)革命根據地,在這……[詳細] |
獨峰書院,坐落在浙江省縉云縣的倪翁洞景區(qū)內,位于好山山麓,面臨好溪(練溪),宋代理學家朱熹講學的紀念地。元《仙都志》`明《處州府志》等書載:獨峰書院在練金溪西,正對獨峰。宋淳熙壬寅(1182),晦庵朱先生持常平節(jié)上疏劾臺守(唐仲友)未報,八月二十二日巡歷到縉云縣,倘徉于仙都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之語。同時,作《追和徐氏山居韻》七絕一首:“出岫孤云意自閑,不坊王事任連環(huán)。解鞍盤礴忘歸去,碧澗修筠似故山!敝祆潆x開后,他的學生建讀書堂于仙都巖。寶慶三年(1228),在青田進士葉嗣昌提議下,人們在鼎湖峰對面的伏虎巖下創(chuàng)建禮殿,作為講貫之所,以示紀念。咸淳丁卯(1267)縉云進士戶部尚書潛說友撥……[詳細] |
景寧孔廟位于景寧縣鶴溪鎮(zhèn),年代為清。景寧孔廟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于縣城西北里余,呈對稱式結構,占地990平方米。后幾經遷建至現在的地方,距今已有564年。在近現代史中,景寧孔廟曾災難重重、幾經風雨。2009年,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全面修繕孔廟。遵循歷史文化記載,結合原來孔廟風貌,精心設計與施工。從2010年10月28日開工,籌建修復了義路、禮門、欞星門(照壁)、泮池、狀元橋、東西廡(廂房)、大成門和大成殿等建筑。并將發(fā)掘出土或者保存的古代文物歸位安置。工程歷時一年,至2011年竣工。景寧孔廟修茸一新,矗立在鶴溪街頭,朝暉夕照,紅墻青瓦,雕欄畫棟,氣宇軒昂。背負石印青山,胸懷沐鶴……[詳細] |
云和縣城司前巷的王家祠堂,始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云和王氏傳至第十二代祖王挺、王嚴兄弟時,人丁漸旺,家底殷實,弟王嚴出資建造了云和最早的街道——浮云街(現解放街老街段),街道長470余丈。元延祐元年(1314),兄王挺出資建造了王家祠堂。明宣德元年(1426),王海澄出資擴建了王家祠堂。明嘉靖年間,云廣兵巡王一卿捐資擴建,如今祠堂西首仍保留著王一卿故居。清咸豐五年(1855年),王氏族人對祠堂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修,祠堂主要梁架構件留至今日。清咸豐八年(1858)、同治元年(1862),太平軍兩度轉戰(zhàn)云和,王家祠堂遭受一些損壞,族人又進行過一次較大修繕。王家祠堂是族人開……[詳細] |
坐落在蓮都區(qū)老竹鎮(zhèn)梁村西側約100米處的渥川溪上,是一座三折邊單拱石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已有460多年歷史,東西走向,全長11.95米,寬1.74米,高3.1米,凈跨11米。河橋橋臺由塊石、卵石混合砌筑,橋拱架呈八字形,斜拱用并列三根扁長條石,拱頂安置橋面石板,折邊之間以橫鎖石聯固,橋面分節(jié)三列四塊石板鋪設。橋石板北側壁刻隸書陽文“嘉靖壬寅年里人梁□造”。河橋是浙南山區(qū)常見的八字撐石橋,其特點是橋腳像八字支撐橋面,橋腳上不砌側墻、填肚,以利于宣泄洪水。這種橋梁適應山區(qū)小溪眾多、易于暴發(fā)山洪的自然條件。據專家稱,在蓮都區(qū)古代八字撐橋梁中,河橋的時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最具有山區(qū)橋梁代……[詳細] |
龍現吳氏舊宅(含家廟、宗祠)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舊宅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東朝西,平面布局為兩進一照壁,并設廂房,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032平方米。門樓為八字形,立面為巴洛克風格。宅樓,五間三層,進深十三檁,兩側廂房各為六間兩弄二層樓。 家廟位于宗祠北側,坐東朝西,布局為前后兩進,呈“凸”形,總面積476平方米。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九檁,明、次間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均施藻井。二進整體為石質構筑,面闊三間,進深九檁,明間五架梁前后雙步。 宗祠位于舊宅北100米,坐東朝西,布局為五間三進,建筑面積501平方米。一進,進深九檁,明間置戲臺,歇山頂建筑。天……[詳細] |
仙都石梁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仙都石梁橋包括板堰石梁橋、鼎湖峰石梁橋、練溪石梁橋三座,均橫跨好溪,相距約3公里。板堰石梁橋建于清初,75孔,長115米,寬0.60米,高0.80米;鼎湖峰石梁橋初建于明,修葺歷史不詳,44孔,長77米,寬0.77米,高0.80米;練溪石梁橋重修于清末民初,81孔,長145米,寬0.78米,高1.40米。結構基本相同,用倒梯形長條石扎入河床直立為橋墩(柱),墩(柱)作成燕尾榫狀(燕尾榫上游小,下游大),上扣鋪橋石板(梁),在橋墩(柱)下游用條石斜向支頂,根據橋寬不同或視取材難易等情況,橋墩(柱)分單柱和雙柱并立兩種。石材多……[詳細] |
東坑下橋、蓮川大地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木拱廊橋。東坑下橋東北西南走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689年),橋長29米,拱跨21.80米;蓮川大地橋東西走向,建于清嘉慶8年(1803年),橋長41.50米,拱跨31.10米。兩橋結構基本相同,均由木拱架和廊屋兩部分組成,木拱架單孔,外觀呈八字形,由上下兩層系統(tǒng)組成,其“三折邊”、“五折邊”、“剪刀撐”及端豎排架的木撐拱構架已趨成熟,比較科學地解決了廊橋受力的問題。廊屋造型簡樸,通體鱗疊鋪釘“風雨板”,梁架用九檁四柱,五架抬梁,較為簡素,兩次間多設橋凳,供行人休憩之用。景寧現留存古代木拱廊橋17座。東坑下橋和蓮……[詳細] |
譚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由譚宅和小譚宅兩座院落構成,構造形式、工藝特征基本類同。譚宅建于清道光年間,占地面積1760平方米,通面寬30.30米,通進深55.27米,二層樓,七開間,總體布局為門廳、正廳、后寢、附房四進,各進設天井,兩側為廂房。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頂屋面,施方椽,小青瓦陰陽合鋪。小譚宅建于清中后期,占地面積530平方米,通面寬20.20米,通進深24.20米,總體布局為正屋和偏房兩部分,正屋二層樓、三開間,分前廳、后廳兩進,穿斗式梁架,硬山頂,小青瓦合鋪,四周磚砌封火墻垣。 建筑布局合理,工藝精湛,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承載著一定……[詳細] |
在西施村道門自然村,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這座老宅是清代光緒年間武進士、福建泉州游擊將軍施化麟的府第,俗稱“叢公堂”、“總兵府”,又稱“游府”。如今,這里成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史料載,施化麟乳名施文彬,生于同治壬戌年五月,光緒壬午年舉人,己丑科進士,歷任營守府(京師禁衛(wèi)軍)、軍機房行走(兵部機密院傳令官)、都尉欽差官等職,后因暗助戊戌變法得罪慈禧,外調任福建前協(xié)泉州游擊將軍。在抗擊海盜、反擊洋人入閩中曾多次榮立戰(zhàn)功,終得慈禧太后賞識。整個府第總面寬52米,總進深53米,占地2836平方米,由主體建筑、兩側附屬建筑、青云樓三大部分組成。府第建筑照搬福建泉州的游擊將軍府形制建造,規(guī)模略為縮小,是……[詳細] |
黃紹竑公館,云和民間俗稱“黃公館”,坐落在浙江省云和縣職業(yè)技術學校校園內,為七直單層的小洋房,磚木結構,里外兩間,中置一走廊。屋頂為尖型歐式建筑,門廳四根立柱氣勢恢宏。門口即為近兩千平方米的演兵操練場(現為云中操場)。與它并存的還有瓦窯發(fā)電站、季寬游泳池等抗戰(zhàn)遺跡。黃紹竑、李宗仁、白崇禧并稱廣西三杰、桂系三雄或桂系三巨頭。1937年在山西娘子關一役,黃紹竑曾得到八路軍聶榮臻部隊救援,并向周恩來請教過發(fā)動民眾抗日的辦法,對團結抗日有切身體會。在民族存亡關頭,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從重慶經皖南新四軍總部,來到東南抗日前哨的浙江。1939年4月2日至3日……[詳細] |
廊橋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廊橋又稱屋橋、風雨橋,是在橋面上蓋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橋梁,有木拱、平梁、石拱之分。其中的木拱廊橋是中國傳統(tǒng)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類,因而被人們稱為廊橋中的“活化石”。在麗水的青山秀水間,歷經了千百年風雨,還保留著134座廊橋,其中木拱廊橋有40座,約占全國總數的一半。而其中,慶元境內現存廊橋88座,據專家考證確認:慶元木拱廊橋不但具有全國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歷史沿革最具連貫性的特點,而且全國現存壽命最長、單拱跨度最大、廊屋最多的木拱廊橋的均在慶元境內,堪稱當世一絕,讓慶元享有“廊橋博物館”美譽。 網址http:/……[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