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云龍縣旅游

云龍縣十大旅游景點(diǎn)

云龍?zhí)斐? vspace=2 hspace=2></a></div><div  style=  云龍?zhí)斐,又叫署場海,古稱高海子。從云龍縣城沿著蜿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間看到一池碧水恬靜安詳?shù)靥稍谌荷降膽驯е,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寶山天池。物換星移,世事滄桑。天池仿佛一位久居山中的絕代佳人,以她特有的唯力,向外界不斷展示其天生麗質(zhì)與風(fēng)姿。周圍的五寶山,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尤其是原生的云南松林保存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池畔環(huán)境幽靜,周圍山巒疊翠,湖光山色融為一體,風(fēng)光四季不同,使人仿佛置身于變幻的畫卷之中。位于云龍縣城西部20余公里的天池山中,天池海拔2551米,水面約為1.5平方公里,最深處16.8米,平均水深8.5米,屬高原斷層湖。距下關(guān)175公里,距昆明574公里。在天地附近方圓幾十里內(nèi)的白、漢、傈僳、彝等多民族雜居的村村寨寨,都流傳著一段關(guān)于天池由來的動人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池這個地方叫署場,是一個百草豐茂、野花遍地、供人放牧的綠草壩。有一年,大理洱海龍王的三太子因受不住后娘的-和弟兄間的摩擦,決心離開洱海,另找安身之處。于是他請了大理的馬幫……[詳細(xì)]
推薦2
諾鄧古村(諾鄧古鎮(zhèn))
  諾鄧古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城以北的深山里,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全國首批“中國景觀村落”,云南十大旅游古鎮(zhèn)之一。諾鄧是一個因鹽業(yè)而發(fā)展起來的古村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會滇西地區(qū)的經(jīng)濟(jì)重鎮(zhèn)。諾鄧有著悠久的歷史,云南最早的史書《蠻書》中言“劍川有細(xì)諾鄧井”,據(jù)考證細(xì)諾鄧即今云龍縣諾鄧井,可知諾鄧村見于史籍至少有1100多年歷史,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幾代王朝。一千多年來,諾鄧村名從未變更過,對于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來說,堪稱地理史上的奇跡。諾鄧的三四百戶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洼和西北陽坡上。諾鄧村至今家家戶戶都養(yǎng)馬,從這些馬匹身上,依稀可見從前馬幫的影子。如今村子的“古宗坪”和“回民坪”就是昔日藏族和回族的馬幫、牛幫常駐之地。民居依山而建,上邊家的門口往往是和下邊一家的房頂同高,主要是以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居多。向上望去,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由下向上建有:龍王廟、古江西會館、萬壽宮,古榕樹、黃姓家族的“題名訪”和玉皇閣前的“欞星門”,是滇西現(xiàn)存最大的古木牌訪。再上去就是……[詳細(xì)]
推薦3
諾鄧土建筑群
  1、千古鹽井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僰語,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歷兩千余年,在這口深深的直井下面,還有縱橫交錯的引水甬道,猶如一條地下運(yùn)河,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取鹵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2、鹵脈龍王諾鄧的龍王據(jù)說是主管五井鹵脈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順蕩井、山井、師井、大井和麗江府的蘭州井、鶴慶府的彌沙井等七個鹽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諾鄧井、天耳井、大井、石門井、雒馬井這五個鹽井習(xí)稱為“五井”。3、北山重樓諾鄧北山民居依山構(gòu)建,層層疊疊,前后人家樓院重接、臺梯相連,往往是前家后門即通后家大院,古代詩人描繪諾鄧村居是:“疊岸分傳徑,重樓滿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等,風(fēng)格各異。4、河?xùn)|民宅古詩言諾鄧河是“雙橋鎮(zhèn)小狹,水細(xì)未成河”,只有河?xùn)|一帶地勢稍緩,民居宅院相對建得寬平完整。古文曾描繪諾鄧村:“崇山環(huán)抱,諾水當(dāng)前,箐……[詳細(xì)]
推薦4
天然太極圖
  天然太極圖云龍縣城北面因江水繞出一個“S”型大彎子而形成罕見的天然地貌奇觀——天然太極圖,雖然它不過是地質(zhì)時代第四紀(jì)新構(gòu)造運(yùn)動中通過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來人們賦予它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故事,成為一個天生的道教文化符號。云龍縣城西北3公里的旅游公路上可觀覽天然太極圖全景。1、太極鎖水。諾鄧河自東北蜿蜒而來,從“太極兩儀”的正中間流出,猶如一根銀鏈上掛著一把童鎖,古人稱之為“太極鎖水”。有傳說太極圖北面江水圓繞如一根帝王玉帶,人們恐生不測便挖山斷脈,以制止出現(xiàn)“草寇草王”之類禍患,乃完整形成今日所見之圓形太極圖案。2、獅象把門。“太極”圖案上的陰、陽兩個魚形壩子,北面謂“莊坪”,后面的小山猶如獅頭;南面謂“連井坪”,后面的小山猶如象鼻(從南面看又象一個鵝脖子),兩山之后就是進(jìn)入諾鄧村的大路,古人將此稱為“獅象把門”。3、云嶺天儀。站在沘江西面山中俯瞰“太極”圖案,形象非常逼真。每至夏秋季節(jié),沘江如紅絲帶鑲邊,兩個魚形小壩如兩張綠絲毯相對,周邊的云嶺群山云遮霧罩,山嵐飄繞,實(shí)在如傳說中是天……[詳細(xì)]
推薦5
虎頭山古建筑群
  虎頭山古建筑群虎頭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南,因山頂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頭而得名,是以道教為主的古建筑群。據(jù)《虎山碑記》載:“虎頭寺原有一間山神廟,清道光年間陸續(xù)建老君殿和財神殿等寺觀。清咸豐七年(1857年)又毀于兵燹,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復(fù)并建了張仙祠、王母寺等”;㈩^山山石崢嶸,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寺廟道觀沿山勢修建,有虎頭寺。在寺廟之間有曲徑石廊、石橋相通,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楊名揚(yáng)書寫“虎”及“石門八景”的詩碑,虎頭山寺廟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每逢節(jié)日游人眾多,是重要風(fēng)景旅游區(qū)。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hù)單位;㈩^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觀建筑為主,由張仙祠、虎頭寺、王母寺、老君殿等寺觀及財神殿、彌勒殿、三宮殿、普陀巖等石觀、石窟組成其間以棧道、石牌坊、石亭、石橋串聯(lián),石壁有書刻、題字,形成一個依山附巖、布局巧妙的建筑群體。張仙祠分前后兩殿,前殿為廊式建筑,后殿為主殿,單檐硬山頂建筑,內(nèi)塑張三豐塑像。主殿左側(cè)有廂房,右側(cè)有一耳房。財神殿、彌勒殿均……[詳細(xì)]
推薦6
沘江古橋梁群
  云龍保存的橋梁從最古老原始的溜索、藤橋到現(xiàn)代化的鋼桁橋,其種類之繁,建筑形式之多樣,完全可以組成一座橋梁的博物館,素有“云龍古橋冠全滇”之稱,堪稱“古橋梁藝術(shù)博物館”。2013年,沘江古橋梁群被列為國家第七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云龍的橋梁具有“浮、梁、吊、拱”四大基本特性。這四大橋型是一切橋梁的鼻祖,如今世界上千姿百態(tài)的橋梁就是由此派生延演而來的。其中除浮橋是在沘江枯水季節(jié)臨時搭建外,其余都是永久性橋梁。這些各種類型的橋梁大都集中在沘江流域及其支流之上,形成古橋梁群,如今還保存有各種類型的古橋近百座,有較大價值的42座。沘江上的古橋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類型豐富,從原始簡單的橋梁到大跨度、建筑工藝復(fù)雜的橋梁,可以組成一部古代橋梁的發(fā)展史,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價值、科學(xu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詳細(xì)]
推薦7
順蕩火葬墓群
  順蕩火葬墓群在距云龍縣城70多公里的最北端,有一個古老的小集鎮(zhèn),無論是由縣城沿沘江直上,還是從蘭坪順沘江而下,它都會突然間奇跡般跳躍在你的眼前———它就是古老神秘的順蕩井。順蕩火葬墓群就位于云龍縣白石鎮(zhèn)順蕩村的蓮花山上,火葬墓群坐西朝東,墓葬多為橫向排列,整個墓地依山勢緩緩而下呈等腰三角形臺地,總面積1.5萬平方米。墓地現(xiàn)存古墓千余冢,完好的梵文碑92塊(梵文碑85塊,梵文經(jīng)幢7座);鹪崮谷菏敲鞔墓拍乖崛,從明永樂到嘉靖年間都有,可見明代中期是最鼎盛的時期。火葬墓群是當(dāng)?shù)匕鬃迥乖,墓碑所刻死者多為楊、張、高、趙四姓,即現(xiàn)在順蕩居民的祖先墳塋,是整個云南省境內(nèi)保存得較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數(shù)梵文及碑刻均較為清晰,是研究古代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極為珍貴、精美的藝術(shù)品,是研究梵文歷史的活教材。根據(jù)火葬墓群的歷史、科學(xué)、藝術(shù)價值,1987年就被云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州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diǎn)文……[詳細(xì)]
8、青云橋
推薦8
青云橋
  青云橋青云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為曾任陜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飏出資建造。至今已有182年的歷史了,依然默默無聞地為云龍的交通做貢獻(xiàn)。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楊名飏母喪回鄉(xiāng),見沘江水漲,為謀生,人們不避危險,仍乘筏過江,乃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資倡建。橋建成后,取名為“青云橋”,“蓋取康樂題石門,共登青云梯之意”。青云橋?yàn)殍F鏈吊橋,架設(shè)在云龍縣城石門的沘江兩岸山壁之間。橋長36米,寬2.8米,橋底有5根鐵鏈,上覆木板組成橋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鐵鏈作為扶手。橋的東西兩端建有橋亭,東橋亭是原石門通往寶豐鄉(xiāng)必經(jīng)之道,為石券門,橋亭南門上方嵌有石刻《石門關(guān)》匾額一方,南面墻內(nèi)嵌有楊名飏撰寫的《新建青云橋碑記》,西橋亭為兩層,上層塑有觀音佛像,下層為往來通道,石壁上刻有隸書“袞雪”二字,西橋亭上方刻有“碧嶂迴瀾”四字摩崖。1987年,云龍縣人民政府將青云橋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地址:大理云龍縣城石門……[詳細(xì)]
9、虎頭寺
推薦9
虎頭寺
  云龍縣城南面的虎頭山,危巖高聳,山勢雄峻,石壁千尋,風(fēng)光無限。山中虎頭寺是大理地區(qū)著名的名山古剎;㈩^山地質(zhì)為一億多年前白堊紀(jì)形成的砂巖,整個山體就是一塊巨大的巖石,由于千百年的風(fēng)化剝蝕,在這片巖石表面上出現(xiàn)了許多神奇而形象的天然紋跡,如仙人扇、仙人床(或禪坐留蹤)、仙人腳印和石魚、石鱉等,古人謂之石上仙蹤。經(jīng)虎頭巨石再攀登險磴而上即為虎頭寺,前殿稱桂香樓,建在懸?guī)r之上,頂部懸匾書“洞天高朗”四字,站于樓上可俯瞰云龍縣城全景。后殿現(xiàn)為大雄寶殿,殿內(nèi)塑有“三身佛”即釋迦牟尼佛及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殿前有佛教護(hù)法韋馱菩薩。古剎林蔭,虎頭寺后有兩株數(shù)百年的古木高山榕,遮天蔽日,陰翳全山。其側(cè)有王母寺,周邊參天大樹,老松虬曲,林蔭清靜,山風(fēng)和暢,別有景致。 景點(diǎn)位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詳細(xì)]
推薦10
玉皇閣建筑群
  玉皇閣建筑群玉皇閣建筑群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諾鄧村,距縣城約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維修擴(kuò)建,清咸豐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毀于兵燹,光緒年間陸續(xù)修復(fù),F(xiàn)存建筑以玉皇閣為主體,由玉皇閣,文、武廟和木牌坊組成。玉皇閣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臺基上,歇山頂,閣通面闊13.8米,通進(jìn)深13.3米,高16.4米。閣兩側(cè)有左右?guī)N膹R在玉皇閣東約30米處。單檐歇山頂,通面闊8.6米,通進(jìn)深6.7米,高7.31米。武廟建筑形式與文廟同。木牌坊在玉皇閣前約150米處。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疊的層架構(gòu)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為壯觀。諾鄧玉皇閣建筑群,是云龍縣境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宗教建筑群。1988年公布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hù)單位。景點(diǎn)位置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諾鄧鎮(zhèn)諾鄧村……[詳細(xì)]


全部云龍縣景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