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 > 鯉城區(qū)旅游

鯉城區(qū)紅色旅游景點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中山中路泮宮內。文廟始建于唐開元末年,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于此,七年(982年)建為州學,后又遷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重建。主體建筑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面闊7間,進深5間,為斗拱抬梁式木結構,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盤龍檐柱8根,風格古樸,在全國現存文廟中甚屬罕見。殿前砌露臺,臺明嵌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輝綠巖石浮雕。臺下通道、拜庭,兩旁古榕垂蔭,庭外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橋,梁式石構,中部拱起,兩邊有石構護欄。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筑有東廡和西廡,全長112米,寬10米。兩廡前正中為大成門三開間,二進深,左為金聲,右為玉振,三門聯成一體,寬60米,深10米。門外為露埕寬66米,深6……[詳細]
龍嶺地下革命斗爭隱蔽處
  龍嶺地下革命斗爭隱蔽處傅示祖厝位于泉州市鯉城區(qū)金龍街道龍嶺社區(qū)愛國路。1934年,黨在龍嶺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任命村民傅示(又名陳氏)為地下交通員。同年,國民黨軍第9師李延年率部進駐泉州,殘酷“清剿”紅色據點,許多革命同志被迫隱蔽起來,等待時機,傅示家即陳氏四房祖厝便成為黨的一個隱蔽處。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始,泉州地下黨領導人粘文華、辜仲釗、朱漢膺、吳天亮等都曾到此隱蔽過。他們一方面繼續(xù)堅持革命斗爭,宣傳革命道理,另一方面想辦法擴充革命隊伍,共發(fā)展地下群眾30多人。在極端困難的歲月,傅示一家人為確保隱蔽同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聯絡其他地下黨人日夜嚴守家門,并帶領地下群眾到山上拾麥穗、挖地瓜等供隱蔽同志充饑。1947年4月開始,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先后指派顏嘉祥、謝光握、鄭秀治、黃奕明到龍嶺開展革命活動……[詳細]
泉州舊監(jiān)
  泉州舊監(jiān)位于鯉城區(qū)縣后街。1949年6月27日,泉州中心縣委書記許集美和委員朱義斌、鄭種植、王經賢等研究,決定利用獄中斗爭爭取到的傍晚七時放風時間,以投石為號,采取內應外合的方式劫獄,由顏嘉祥帶領張尚楚、許昔叢、呂清河4名精干游擊隊員,從內坑前山出發(fā)直取泉州城,28日夜,在泉州地下黨員許東漢、史其敏的配合下,將被關押在國民黨晉江縣政府監(jiān)獄里的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和安溪中心縣委的重要干部施能鶴、王新整、傅維葵、霍勁波、林泗太五人順利地劫救出來。這就是震動全省的“泉州劫獄”斗爭!叭萁侏z”斗爭的成功,政治影響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打擊了敵人的氣焰,國民黨晉江縣長、專員先后被撤換,有些國民黨軍官也開始向共產黨靠攏![詳細]
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
  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位于鯉城區(qū)東街菜巷12號陳宅護厝。1938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撤銷閩中工委,建立福清、莆田和泉州3個中心縣委,泉州的黨組織由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領導,書記李剛。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由莆田、福清、泉州3個中心縣委聯合成立中共閩南特委,李剛任書記,泉州中心縣委書記由鄧貢直代理。1938年秋至1940年間,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在泉州東街菜巷12號陳造成舊宅開展革命活動。1940年4月,“泉州搶米”斗爭使一些黨員身份暴露被捕,中心縣委被迫從東街菜巷陳宅轉移到樹兜![詳細]
新四軍特務營北上抗日出發(fā)地
  新四軍特務營北上抗日出發(fā)地位于鯉城區(qū)南俊巷承天寺內。1937年8月,中共閩工委與國民黨莆田縣黨部、縣政府、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師駐泉州二三九旅談判達成抗日合作協議。翌年3月下旬,中共閩工委領導的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師特務大隊的原閩中紅軍游擊隊,經歷“泉州事件”后,從泉州承天寺出發(fā)到達福州洪山橋兵營休整,改編為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第二連,4月中旬開赴皖南前線參加抗戰(zhàn)。1959年10月,泉州市人民委員會在承天寺內建立紀念碑,碑文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閩中紅軍游擊隊集中此地改編新四軍特務營北上抗日”![詳細]
泉州書店舊址
  泉州書店位于鯉城區(qū)中山中路泉州新華書店。1926年12月中旬,受中共廈門特別支部干事會指派的共產黨員唐生、洪平民依靠泉州國民黨左派人士陳盛明的幫助,在泉州中山路小泉澗巷口租了一間店面,開辦“泉州書店”,出售《向導》、《中國青年》、《共產黨宣言》、《辨證唯物論入門》等書刊和魯迅、茅盾的文學作品,成為泉州地區(qū)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進步思想的重要陣地。店員有白黎華、白黎明和洪赤農等。書店于1927年4月泉州“清黨”期間被查封![詳細]
泉州市晉光小學禮堂
  泉州市晉光小學禮堂位于鯉城區(qū)南俊路泉州市晉光小學內。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共產黨人姚禹玄(張庚)、呂展青(呂驥)和進步人士的共同推動下,泉州進步話劇、歌詠運動就已十分活躍。抗戰(zhàn)爆發(fā)后,宣傳抗日救亡的戲劇、音樂團體更加發(fā)展,遍及城鄉(xiāng)。泉州晉光小學是當時晉江抗敵歌詠研究社等抗日救亡團體經常舉辦歌詠演出活動的地點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