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 > 大足區(qū)旅游

大足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余棟臣故居及墓位于雙橋區(qū)通橋鎮(zhèn)新民村,時代為清。2000年,余棟臣故居及墓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跑教堂位于大足縣石馬鎮(zhèn)太平村大足教案發(fā)生地,時代為1909年。大足馬跑教堂,位于大足縣石馬鎮(zhèn),因此又稱石馬天主教堂,是清代光緒年間震撼世界的余棟臣起義反洋教后,清王朝賠款1,186,100兩銀子,由法國杜、孟二神甫修建的特大教堂。光緒三十年(1904)建畢大經(jīng)堂,宣統(tǒng)元年(1909)鐘樓和小經(jīng)堂竣工,占地8880平方……[詳細]
  舒成巖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中敖鎮(zhèn)大屋村,時代為宋。舒成巖摩崖造像,是大足地區(qū)珍存道教石刻。以第三號窟紫微大帝窟為例,鑿造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年)?哒谏峡逃凶衔⒋蟮郏嫖鞫俗p頭龍靠椅上,坐身高1.30米,肩寬0.40米。在主像的左右二側,各立一-神將,身高1.45米,均頭戴束發(fā)金冠,冠側有繩系于頸,身著……[詳細]
  尖子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寶山鄉(xiāng)建角村,時代為唐至宋。尖子山在大足縣城西南24公里的寶山鄉(xiāng)。石窟開鑿于尖子山中部一塊獨立巨型巖石上,發(fā)現(xiàn)于1987年7月,由于刻有初唐“永徽”紀年題銘,被認為是目前川東最早的初唐佛教遺跡,它的出現(xiàn),不僅把大足石刻的上限年代提前了240年左右,而且突破了川東南石窟的紀年造像史。尖子山摩崖造像……[詳細]
  雙墻崖墓群位于大足縣郵亭鎮(zhèn)雙墻村,時代為東漢。雙墻崖墓群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峰山寺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qū)中敖鎮(zhèn)峰山村,時代為宋、明、清。2019年,峰山寺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家?guī)r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qū)金山鎮(zhèn)天河村,時代為宋。2019年,陳家?guī)r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普圣廟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qū)中敖鎮(zhèn)金盆村,時代為宋。2019年,普圣廟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足圣水寺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區(qū)高升鎮(zhèn)勝光村,時代為唐。2019年,大足圣水寺摩崖造像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水東岳廟位于大足區(qū)龍水鎮(zhèn)朝陽街,時代為清。2019年,龍水東岳廟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重慶市雙橋公園位于雙橋區(qū)雙龍西路23號,用地面積共108畝,公園全天免費開放。為滿足市民游覽、休息、娛樂、文化活動的需要,分別建成為觀景游覽休息區(qū)、水景區(qū)、游樂活動區(qū)、文化活動區(qū)、管理服務區(qū)等區(qū)域。2004年,雙橋公園被評為重慶市二級達標公園。為搞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開辟了科普展覽區(qū),新建了一批植物知識宣傳欄,并……[詳細]
  中國大足五金博物館位于大足龍水五金科技園旁渝西國際會展中心底樓。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圖文、模型、多媒體等方式,集中展示了人類五金、中國五金和大足五金發(fā)展的歷史文脈,同時也展示了五金與日常生活、五金與人類文明的關系。20余份珍貴的文獻資料、200余幀精美的圖片、500余件中國商周到漢代典型的青銅器、大足五金從唐朝大興到……[詳細]
  大足海棠香國歷史文化風情城依托大足石刻、山水資源和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根基,以宋風宋韻為文化脈絡,將石窟文化藝術的歷史成就深度挖掘,打造集旅游休閑、商務會務、酒店餐飲、影視體驗、祈福文化、民俗活動為一體的古韻歷史文化風情城。隨著成渝經(jīng)濟區(qū)的統(tǒng)籌建設以及連通大足和成渝兩地的成渝復線高速的同步實施,“海棠香國歷史文化風情城……[詳細]
  大足荷花山莊位于距大足城區(qū)5公里,近鄰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足石刻寶頂山風景區(qū),占地面積1520畝,其中水域面積1000多畝,是一個以蓮荷文化為特色,集游覽、休閑和飲食為一體的星級農(nóng)家樂。在山莊的北面是一條數(shù)百米長的仿古民俗文化街,化龍河與其余三面相連相依蜿蜒曲折。溪河涓涓不斷的流水,是荷花山莊生存、發(fā)展的不竭之源。四面……[詳細]
  石門山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zhèn)東20公里處的石馬鎮(zhèn)新勝村,海拔374.1米。造像開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紹圣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鑿刻有造像的崖面全長約72米,崖高3~5米,共16窟,題材主要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此外還包括有造像記、碑碣、題刻等。石門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佛、道教結合石刻群,其中尤以……[詳細]
  石篆山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zhèn)西南25公里處的三驅(qū)鎮(zhèn)佛惠村,海拔444.6米。據(jù)佛惠寺《嚴遜記碑》記載,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豐五年至紹圣三年開鑿而成。造像崖面長約130米,高約3~8米,通編為10號。是中國石窟中典型的佛、道、儒“三教”結合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重點保護范圍面積0.21公頃,一般保護范圍面積0……[詳細]
  南山,古名“鏵刃山”,又名“廣華山”,距大足縣城南2公里。南山自古就被列為大足十景之一。山頂至今尚存古玉皇觀遺址,山中古木參天,蓊郁蔭翳,修篁夾道,曲徑通幽,向來就有“南山翠屏”之美稱,是歷代文人墨客納涼品茗,吟詩作賦的最佳去處。清大足縣令張澍贊曰:“夾路松聲涌翠濤,叢皇秀色上霜袍,偷閑來問空王法,仰首呼通帝座高!蹦稀[詳細]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結束,石刻位于大足縣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灣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觀音坡、營盤坡、佛耳巖、北塔寺共五處。長達500多米。巖高約7米,沿崖造像。從南到北形狀若新月,龕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細膩精美,技藝嫻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淺小龕窟殘毀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北山,古名龍崗山,……[詳細]
  大足寶頂臥佛全長31米,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臥。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祥,平靜,佛經(jīng)里叫釋迦涅盤圣跡圖。涅盤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行圓滿,從生老病死以及各種欲望憂慮的苦海中解脫出來,進入“不生不死”、盡善至美的理想境地,這也是眾生皈依佛法后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因此,這幅圖畫給人的感覺是肅穆寧靜的氣氛,會自然而然……[詳細]
  圣壽寺位于寶頂山大佛灣右后側,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間,乃名僧趙智鳳主建的密宗禪院。原稱五佛崖,擴建后用現(xiàn)名,原寺已廢,現(xiàn)存寺院為明、清建筑,圣壽寺依山建造,殿宇巍峨,雕飾精美。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寶殿、經(jīng)殿、燃燈殿、維摩殿等。明永樂年間,在該寺南側修建20余米高、八角四重檐的“萬歲樓”。圣壽寺在明、清時香火鼎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