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畢節(jié)市旅游

畢節(jié)市旅游景點介紹

  大洞遺址位于畢節(jié)市海子街鎮(zhèn)周家橋村東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3年發(fā)現(xiàn),1985年發(fā)掘,洞內堆積物多呈灰黃色,掘露厚度2.5米,出土石制品約800件。有石核、石片等。用火遺跡有碳屑、燒石、燒骨等,動物化石有竹鼠、豪豬、獼猴、畫眉等![詳細]
  扁扁洞遺址位于畢節(jié)市海子街周家村東南。舊石器時代中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北,面積60平方米。1983年發(fā)現(xiàn),1985年發(fā)掘。洞內深部的堆積物呈黃色,掘露厚度4.5米,出土石制品共75件,有石核、石片,動物化石有中國黑熊、虎等13種![詳細]
  鐮刀灣土司莊園位于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生機鎮(zhèn),始建于清朝中葉,先后有王、蘇、楊等土司住過。莊園坐南向北面對赤水河,背靠巖背上,整個莊園有少量建筑和柱基、門方石等石刻和部分木雕構件。形成畢節(jié)“八大土司莊園”之一。……[詳細]
  十畝杜鵑位于水箐鎮(zhèn)西部的燎原村境內,每逢開花季節(jié),近十畝杜鵑花成片開放,呈現(xiàn)一片祥和景象。該地氣候溫暖濕潤,屬低緯度的高原性中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日照充足,適應杜鵑花的生長開花。……[詳細]
  青場老鴉洞遺址,位于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青場鎮(zhèn)西北。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南,面積230平方米。1983年發(fā)現(xiàn),1985年發(fā)掘,洞內堆積物膠結堅硬,以灰色和黃色為主,掘露厚度2米。出土人類化石有尺、橈骨1件。據(jù)形態(tài)特征和石化程度,歸屬晚期智人。出土石制品1000余件。有石核、石片等。用火遺跡有灰堆、碳削等……[詳細]
  小天橋峽谷,位于放珠鎮(zhèn)長溝村西北部,屬六沖河上游,峽谷以樹林、山水和小天橋為主體,以峽谷群、一線天、怪石、溶洞等景觀為看點,形成集奇、幽、雄為一體的原生態(tài)景點特色![詳細]
  雄嘎苗寨位于七星關區(qū)西北部326國道旁的長春堡鎮(zhèn)干堰村。由于狹長山谷的阻隔和周圍高大青山的庇護,造就了相對獨立而封閉的山、水、洞、樹等自然體系。3個村民組分布在一個面積約百畝的天然淡水湖的周圍,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山水苗寨風光。……[詳細]
  支嘎阿魯湖原名水西湖,系2000年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之一的洪家渡電站開工建設后,蓄水庫容達44.97億立方米而形成的風景旅游區(qū)。它涵蓋了大方縣的東南部及西部、黔西縣的西部、織金縣的北部和納雍縣東北部,水域面積達80平方千米,是貴州第一大湖,是休閑避暑、觀光旅游的理想佳處。2006年,更名支嘎阿魯。……[詳細]
  敖家墳墓群位于金沙縣西北約50千米的鹿崽樓村牛項坡山腰,系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貴州省內外文博專家、學者譽為“了不起的傳統(tǒng)建筑組合”、“深山里的藝術瑰寶”。墓群由南、北兩組組成,相距20余米,分別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均坐東朝西,概沿中軸線布局,呈四級臺階式依山勢而建,構成相似……[詳細]
  清池江西會館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該館原為宗教活動場所,信仰佛教,又稱萬壽宮。萬壽宮位列清池四大會館(其余三個會館分別是四川會館、湖北會館、貴州會館)之首,且保存最為完整,規(guī)模最為宏大,是當年清水塘(清池)鹽茶文化遺存下來的保存最為完好和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物。2013年5月……[詳細]
  紹龍寺廟遺址相傳源村鎮(zhèn)紹龍寺是大清“康乾盛世”時期貴州黔西境內三大佛寺(后山翁貢天靈寺、木孔灣子朝陽寺、源村石水紹龍寺)之一。三大佛寺,天靈寺以“方竹”,朝陽寺以“楠木”,紹龍寺以“緬桂”為鎮(zhèn)廟之寶,而天靈寺之“方竹”,朝陽寺之“楠木”已化為烏有,只有紹龍寺之“緬桂”仍在飄香。……[詳細]
  桃源洞位于源村鎮(zhèn)榮勝村三木塘村民組的桃花山山腰,當?shù)鼐用穹Q蝙蝠洞(因洞內蝙蝠多)。洞長4千米,最高處100米,最寬處30多米。洞中有有觀音圣母、濟公戲嫦娥、雄獅迎賓、仙女散花、嫦娥奔月、孫猴盜蟠桃、老壽星、羅漢曬肚、佛祖誦經、孟姜女哭長城、石林、天書樓頂天花板上古詩、石畫、有中文、甲骨文、藏文等文化遺產。傳說三國時諸葛……[詳細]
  牛場屯為清初吳三桂平水西時,當?shù)毓倜癖軄y之所,被稱為”宣慰故巢“。咸豐同治年間,全省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縣城及四鄉(xiāng)常受騷擾,當時丁憂在家的翰林院庶吉士丁寶楨變賣家產,(史稱”毀家杼難“)籌資組織人員依險建筑城門兩座,門后各筑炮臺敵樓,沿山嶺筑起高4米、寬1.5米,長數(shù)百米城墻連接危峰懸崖。同時招募壯丁組成團練訓練操演,建……[詳細]
  李忠孝烈士紀念碑為牛場人民為紀念在解放牛場時被叛亂土匪圍攻而英勇犧牲的織金縣第二區(qū)區(qū)長李忠孝而建立的,位于牛場街西面的小團坡上,碑為料石結構,座高1.9米,方柱形,身高5米,正方形,碑首收縮部高0.65米,方錐形,總高7.55米,碑身正面刻”李忠孝烈士永垂不朽“9個楷書大字,為織金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畢節(jié)豬拱菁苗族起義遺址位于畢節(jié),類別為革命遺址、遺跡和革命紀念建筑物。豬拱箐位于畢節(jié)市西北部青場境內,主峰海拔二千二百余米,三面絕壁,唯有一路通往大山北門,地形雄奇險峻、巍然磅礴,易守難攻,是清朝末年苗族云、貴、川三省農民起義軍總部遺址。1982年4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朝咸豐十年八月,苗民陶……[詳細]
  敖家墳石刻位于貴州省金沙縣石場鄉(xiāng)鹿樓村,由南北兩組墓群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兩墓群間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級升高,墓圍占地1200余平方米。該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孫三代七人,據(jù)北墓群碑文記載:正科祖輩,家境貧困,到其父敖治國時,家境漸富,治國死后,正科繼承家業(yè),……[詳細]
  大方千歲衢碑位于大方縣城西南20千米處的高店鄉(xiāng)白布村小寨洛啟坡。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攝貴州宣慰使安萬銓捐白銀300兩,從洛啟坡石圍桿至鼠場大石板修筑了一條寬2米余、長2083米的衢道,并在石圍桿路旁摩崖刻石![詳細]
  大方大渡河橋位于距大方縣城35千米的大渡河上。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由水西葬族土司安邦彥修建。為五孔石拱橋,長60米,高寬各7米。橋面無欄桿,橋西立彝、漢文石碑各一,碑上記載建橋始末,并有多處涉及安邦彥家世和本人事跡。漢文碑高2.81米,寬0.91米,共676字。彝文碑基本完好,正文29行,字跡清晰。該橋在貴州葬族地區(qū)現(xiàn)存……[詳細]
  大方閣雅古驛道遺址,位于大方縣城西北12公里的響水、雙山兩鄉(xiāng)(鎮(zhèn))交界處的落折河(落腳河)兩岸。閣雅驛道系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貴州宣慰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開辟的“龍場九驛”之一,東銜金雞驛,西接歸化驛,全長15公里,今僅存東起小閣雅,西止雙山的一段,長5里,寬4米。驛道殘段為石砌階梯,依山傍嶺,逶迤蜿蜒。由于……[詳細]
  赫章可樂古墓位于赫章,類別為古墓葬及歷史人物墓。赫章可樂古墓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