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內蒙古自治區(qū) > 赤峰市旅游

赤峰市旅游景點介紹

  哈達英格窯址位于巴林左旗哈達英格蘇木境內,是遼上京附近重要窯址之一,長、寬各百米左右,窯室用耐火磚壘砌,地表散布稠密的瓷片,堆積厚達1米有余。發(fā)現的窯具有匣缽、三岔形支釘、墊、墊環(huán)等。此窯以燒造粗瓷為主,胎質粗厚,釉色多灰或褐色,質地堅硬。黑釉器以甕、罐為主,間有碗、注、盂、缽;茶末釉以牛腿瓶、缸、罐為多。此外還有馬、……[詳細]
  白音高洛窯址位于巴林左旗東白音高洛屯,為遼代上京地區(qū)著名的窯址之一。面積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500米。地表散布大量的瓷片,品類以黑釉、茶綠釉器為主。窯室平面多呈馬蹄形,窯壁為土坯所筑。窯址中除窯室外,尚發(fā)現有選料場,堆積有10公分厚的紫色碎石料。窯具中有匣缽、支、釘、墊等。……[詳細]
  猴頭溝窯址位于赤峰市西南45公里猴頭溝鄉(xiāng)缸瓦窯村。窯址地處丘陵起伏的山區(qū),中間為一狹長緩平地帶,山下一條自西向東的季節(jié)河,窯址分布在河套的北岸至水泉溝屯的南坡。這里地下有煤礦資源和大量的優(yōu)質瓷土,水位較高,為燒制瓷器提供了較好的自然條件。窯址在村東、南處分布密集。東西長約千米,南北寬約200—300米。文化層堆積厚達1……[詳細]
  時代:清地址: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紅山區(qū)清真北大寺建于1739年,歷經200余年不衰,保留了原有的古樸風格,這里是穆斯林聚禮朝拜之處。寺院的建筑由正殿、配殿、望月亭、沐浴室等組成。正殿又分為寶剎、大殿、瑤殿3部分。其中寶剎是教徒禮拜時整衣、脫鞋處;大殿是禮拜場所;瑤殿則直通望月亭。望月亭高30米,頂部為銅質,俗稱金寶頂![詳細]
  時代:夏至商太平莊遺址群,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城子鄉(xiāng)太平莊自然村村北的山崗上,為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遺址,是夏家店文化類型遺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較為集中、完整的聚落遺址,由六處遺址組成,即廟東山遺址、老爺廟后山遺址、太平莊后山遺址、石砬子遺址、岱王山遺址,它們分布于相互臨近的6個山崗上,彼此呼應,又各有特點。20……[詳細]
  時代:夏至商尹家店山城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是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遺址,是研究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時代:周南山根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寧城縣存金溝鄉(xiāng)南山根村,是周朝時期的文化遺址,屬于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遺址于1958年由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工作隊調查一批青銅器的出土情況時被發(fā)現。出土文物有男女裸像青銅短劍、狐尾形飾、鈴型器、狩獵紋銅環(huán)、銅刀、陶盆、陶鼎、陶碗、紅陶罐等物品,其中男女裸像青銅短劍的出土在青銅劍中尚……[詳細]
  時代:遼饒州故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雙井店鄉(xiāng)西櫻桃溝村民委員會黃土坑村,南距西拉木淪河254米,是遼代時期的古城遺址。遺址分東、西兩城,東城大西城小。全長1400米,其中東城長1050米,西城長350米,寬為700米,城墻基寬12米,殘高2-4米,墻為夯筑,東西各有2門,門址明顯,有甕城痕跡;北面有等距土堆……[詳細]
  時代:遼、金、元武安州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豐收鄉(xiāng)白塔子村,南鄰駿馬河,是遼代至元代時期的古城遺址。由于河水沖刷和耕種所致,城垣保存較差,多已不存,只有北城墻尚依稀可辨,其余為斷斷續(xù)續(xù)的灰土帶?梢娪腥爻窃,最外一重保存最差,略呈方形,邊長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邊長約650米;第三重城垣保存稍好,……[詳細]
  時代:遼、金、元寧昌路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瑪尼罕鄉(xiāng)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東距河床500米,西側靠山梁,F在城垣為長方形,南北約250米,東西寬225米,殘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圍城墻,邊長約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見灰土帶。城內外有多處建筑基址,1974年農田大會戰(zhàn)時均被夷為平地。是遼代至元代時期的城址……[詳細]
  時代:新石器白音長汗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雙井店鄉(xiāng)白音長汗村南約0.5公里、西拉木倫河北岸東山坡上.1986年修建平雙(河北省平泉縣--內蒙古林西縣雙井店鄉(xiāng))公路時發(fā)現,經1988年、1989年、1991年三次發(fā)掘,揭露總面積7257平方米,文化內涵包括小河西文化、興隆洼文化南臺子類型、興隆洼文化白音長汗類……[詳細]
  時代:新石器興隆溝遺址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部,地處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興隆溝遺址分為三個地點,分別屬于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對興隆溝遺址進行了三次發(fā)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經濟形態(tài)、原始宗教信仰、環(huán)境考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詳細]
  時代:新石器草帽山遺址,位于內蒙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zhèn)北1公里的草帽山后梁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南北走向約2.5公里的山梁上分布著紅山文化積石冢3處,2001年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清理挖掘,墓地面積達600平方米,石砌建筑十分規(guī)整,建筑形式前壇后冢,用琢成方形巨石砌筑的祭壇,層層疊起,有方有圓,勻稱有序地筑成三層臺……[詳細]
  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馬架子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喀喇沁旗錫伯河北岸牛家營子鎮(zhèn),為新石器時代至周朝的文化遺址,是研究興隆洼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時代:夏至商三座店石城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區(qū)松山區(qū)初頭朗鎮(zhèn)的一座山崗上,俗稱洞子山。是夏朝至商朝時期的文化遺址,屬于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分布在洞子山山頂及南坡,海拔730米,西側是臨河斷崖,北側與陰河左岸的山崗相連接,南側和東側為溝谷沖積的平川地。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真寂之寺石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查干哈達鄉(xiāng),原稱“后召廟石窟寺”,始鑿于遼。1974年修繕石窟前-廟屋頂時,在中窟門楣上發(fā)現陰刻“真寂之寺”四字,知遼代稱為真寂寺。石窟開鑿在一座俗稱“桃石山”的峭壁上,有南、中、北3個洞窟,坐西朝東,窟前是清代-教寺院善福寺,善福寺大殿南北長23米,寬6米,直接依附石窟而建![詳細]
  趙寶溝文化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保存較好的趙寶溝文化類型的遺址有:敖漢旗新惠鎮(zhèn)東北25公里高家窩鋪鄉(xiāng)趙寶溝村北、興隆洼文化遺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遺址、敖漢旗燒鍋地、南臺地等。趙寶溝文化與興隆洼文化前后銜接,其原型形成于興隆洼文化中晚期。趙寶溝遺址面積約9萬平方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為半地……[詳細]
  張應瑞家族墓地,又稱元代蒙古弘吉剌部王傅張氏家族墓地,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鎮(zhèn)國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腳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葬有元代薊國公張應瑞及兩代先人和后人。墓地地處偏僻山野中,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南面為較開闊的丘陵地,西側有兩道較深的沖溝,東北面地形成深淺不一的二、三道洪溝。墓地形成北高……[詳細]
  紅山遺址群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城東北3公里紅山北麓。為我國北方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存,距今約五千年。“紅山文化”由此得名。包括聚落古遺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銅器時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細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農業(yè)發(fā)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與紅山區(qū)文化局、區(qū)文物管……[詳細]
  黑城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甸子鄉(xiāng)黑城村西南500米,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辟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1976年清理出城址,分內、外城。外城俗稱羅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