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峽風景區(qū)AAAA 通天峽風景區(qū)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30公里虹梯關鄉(xiāng),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西距上黨古城長治市區(qū)50公里,北與紅色旅游勝地八路軍文化園及太行水鄉(xiāng)等風景區(qū)相通,南臨林州市35公里,與石板巖風景區(qū)、林慮山風景區(qū)及著名的紅旗渠相連,總面積56平方公里,主峽谷長約26公里。高山平湖——通天湖古人講,山之韻在水。山西平順虹梯關通天峽因為有了水,從而具有了更多的嫵媚和嬌艷。北方水的大多樸素無姿,然而通天峽的水,讓人驚嘆,震撼!通天湖匯集了來自峽谷里的天然泉水,占地約2萬平方米,最深處達13米,湖水清涼純凈,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在不同的日光下,呈現(xiàn)出變幻莫測的色彩,如玉如碧,如夢如幻,如一塊藍天……[詳細] |
天脊山省級地質公園AAAA “大佛真形勝,仙壇亦壯觀”,形態(tài)逼真的百米坐佛;落差高達346米的飛天瀑布;懸崖絕上的凌空棧道,這三處是景區(qū)的最大亮點。天脊山自然風景區(qū)位于太行山之顛的平順縣東南山麓,毗鄰河南桃花洞,占地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譽為“天之脊”。天脊山以其古樸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綺麗壯闊的地形風貌以及完好的生態(tài)植被,被譽為上黨魅力城市長治后花園,景色賽江南。天脊山的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山勢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級絕壁分布。天脊山景區(qū)之中四季流水不斷,各種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間,溶洞、絕壁、峽谷、清潭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天脊山扶梯而上的絕壁棧道,依崖而鑿,落差300余米,山間美……[詳細] |
太行水鄉(xiāng)位于平順縣城東北的濁漳河畔,全長53公里。這里絕壁千仞,懸瀑飛瀉,鬼斧神工,天造地設,高峽平湖,濁浪滔天,集黃土高原的陽剛之氣與江南水鄉(xiāng)的陰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巍巍太行山之靈氣隨著滔滔濁漳河水的蜿蜒東去而漸漸顯現(xiàn)了出來.沿著壩旁的小路下行約200米,耳旁傳來巨雷般的轟鳴聲,再沿著泥濘的小路轉過一塊山石,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滔天的黃水在這里咆哮著跌入山谷,在谷中濺起陣陣的水霧,此情此景絕不輸于黃河的壺口瀑布。從天鵝湖東行5公里就到了有小三峽之稱的太行三峽”景區(qū),由于大水淹沒了道路,此中美景只能下次觀看了。再沿河下行就到了太行山水鄉(xiāng)景區(qū)精華之所在恐龍谷。看著眼前吼叫……[詳細] |
平順井底位于縣城東南45Km處,北與河南林州王相巖景區(qū)接壤,東與壺關大峽谷景區(qū)毗鄰。主要景點有祥云湖、水簾洞、老汪溝等30余處,景區(qū)峰險石奇、林木蒼翠、碧波蕩漾。民俗村內的石板街、石板房、石板桌、石凳、石磨、石碾等與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溶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景點信息景區(qū)級別:生態(tài)民俗村地址:山西省平順縣石窯灘鄉(xiāng)井底村門票:無開放時間:全天交通:長治汽車站每天早7:00到晚6:00點每半個小時有發(fā)往平順縣的車,車票1元,車程半個小時。長治汽車站0355-6063886平順縣有公交到井底村,但車很少,可以包車前往,當天就能往返。聯(lián)系電話:0355-89252938981209(平順縣文物旅……[詳細] |
看 點: 廟內現(xiàn)存宋、元、明、清及民國年間重修碑20余通,大多豎立于拜亭之內。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廟,國內現(xiàn)存的古代建筑中為數(shù)不多,實屬珍貴! 介 紹: 九天圣母廟在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xiāng)東河村西的土丘上,創(chuàng)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經過多次修繕。 九天圣母廟座北向南,為一進院。南北較短,東西較寬。前有山門戲樓,中為獻亭,北為圣母殿。兩則配以耳殿。東西院現(xiàn)存李靖王殿、三宮殿、閻君殿、十帥殿、關公殿、子孫殿及梳妝樓等建筑。殿宇錯落有致,殿頂形制各異。廟南、北、西三面懸壁劈立,溝壑縱橫,東面與場院相連。 山門戲樓之前為一條形平臺,臺下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詳細] |
豆口,是一個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轄錄屬平順縣石城鎮(zhèn)。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峽谷風景帶,背山面水,“橫漳水而帶行山,枕龍門而控鳳壁”,山奇水美。豆口村的主要景觀是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民居,這些木構木建、磚墻磚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對院,依勢而造,蜿蜒而居,靜靜地伴著村前的漳河水,纏纏綿綿幾百年,護佑著豆口的子民。大大小小的院落格局以四合院落為主,建筑風格基本相近,青磚黛瓦,粉墻石壁,精雕的磚木門樓映襯著各具特色的照壁,顯示著屋主人的情趣。若你是細心人,還能從構造間的細微差異處尋到院落的“年齡”、到主人的財力。這些院落的正房堂屋大多以全木雕的花欞門窗飾面,原木門柱支撐起高高屋脊、深深的挑……[詳細] |
龍門寺龍門寺(第四批國保)時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順縣城東北54公里石城鎮(zhèn)源頭村龍門山麓寺創(chuàng)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時期曾予大規(guī)模擴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規(guī)模達到極盛,“殿堂寮舍數(shù)百盈”。后歷代皆有修葺。現(xiàn)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間。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070平方米。布局為東、中、西三路軸線,各條軸線又分為前院、中院和后院。建筑依地形而建,高低錯落,主次分明。中線建筑主要有前院的山門(天王殿)、東西廊房、東西配殿、佛幢、中殿、鐘樓。后院有東西僧舍、后殿(燃燈佛殿);東線有圣僧堂五間、水陸殿七間及禪堂、僧舍、馬廄等附屬建筑;西線有前后兩組四……[詳細] |
大云院大云院(第三批國保)時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石會村北龍耳山中院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云寺,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間。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禪院。后逐漸荒廢。現(xiàn)存建筑除大佛殿與七寶塔為五代遺構外,余皆為清代所建。寺址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門(即天王殿)、中殿(彌陀殿,亦稱大佛殿)、后殿及兩廡。彌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國僅存的三座五代木構建筑之一。大殿臺基正面高1.3米,青石壘砌,其余三面臺基隨地勢漸高而筑。殿之前檐辟門和窗,后檐亦有門道通……[詳細] |
看點:大佛殿殿內保存有五代壁畫21平方米,東壁繪“維摩變相”佛教故事。扇面墻正面繪觀音、大勢至二菩薩。拱眼壁和闡額上保存有五代彩繪11平方米。殿內還保存有五代石香爐、宋代石經幢和石羅漢。:大云寺在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xiāng)實會村北龍耳山中,創(chuàng)建于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巖院”。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南臨漳水,林木交蔭,僻靜幽深。大云寺座北向南,共為兩進院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F(xiàn)存山門、天王殿、三佛殿(后殿)及前院東西廂房,均為明清兩代的建筑風格,大佛殿為五代遺構,現(xiàn)存殿堂共計24間。天王殿廣深各三間,懸山式屋頂,四椽伏直通前后檐,用二柱,前后檐用大額枋,柱頭科明次間補間科五踩斗……[詳細] |
天臺庵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壇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天臺庵是我國佛教創(chuàng)立最早的宗派“天臺宗”的庵院。隋唐時期,我國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現(xiàn)了南義北禪的局面,即南方重義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禪定。為結束這種0的局面。智順應潮流,提出“義觀并重”,“定慧雙修”的“止觀”學說,認為這兩種方法如同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他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統(tǒng)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臺山,故以天臺為名。天臺庵東傍山谷、西臨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積90多平方米。院東矗立一唐碑,字跡風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臺基上,廣深各3……[詳細] |
平順西溝村曾經被譽為新中國農業(yè)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新中國農村發(fā)展的一個縮影。這里曾經誕生了中國第一個互助合作組,當?shù)厝藗儜{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讓西溝從一個滿目瘡痍、五行俱缺的窮山溝,發(fā)展成為今日富裕興旺的新農村。作為一處撼動過無數(shù)中華兒女心靈的圣地,西溝被毛澤東譽為“邊區(qū)農民的方向”,李順達、申紀蘭這些聲名斐然的全國勞模以他們無可挑剔的卓越品質,影響著一輩輩新中國兒女。今日的西溝,已經成為聞名華夏的紅色旅游基地,在愛國主義和廉政教育等領域都發(fā)揮著不可小視的力量。修建一新的西溝展覽館中,展示了大批珍貴的照片和實物,老一輩西溝人艱苦奮斗、建設山區(qū)的輝煌歷程,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殷切關懷,都在這……[詳細] |
北甘泉圣母廟北甘泉圣母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平順縣苗莊鎮(zhèn)北甘泉村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一進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軸線依次為山門(上為倒座戲臺)、獻殿、正殿,東西兩側為夾樓、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風格,其余皆為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前檐辟廊,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梁架結構為四椽袱對前乳栿用三柱。出發(fā)前作功課,知道大廟在酒廠里,酒廠里有眼泉。清泉美酒老廟,找不出不去的理由。山村很大,沉在溝底。村西的老廟山門關的密不透風。酒廠鐵鎖銹跡斑斑。純樸的老鄉(xiāng)可憐我們這群圍著骨頭轉圈的狗,指出一條“明路”。扒開草結,-躍窗,原來事情可以這樣簡單。老松樹絕對老態(tài)龍鐘,遙想當年一……[詳細] |
神龍灣村位于山西東南邊陲的晉豫邊界地、太行大峽谷的源頭,這里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山水風光綺麗,民俗風情獨特。過去,這里山高、坡陡、路彎、石頭多,自然環(huán)境惡劣。為方便出行,人們在高約百丈的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段羊腸小道,分九十九盤共1800余個臺階,攀爬異常費力,呼吸時會發(fā)出“哈嘍、哈嘍”的喘息聲,被形象的命名為“哈樓梯”。而今,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新修的掛壁公路。它全長1526米,共有35個天窗,穿山而鑿,地處山梁險境,蜿蜒曲折,形似一條懸掛在山中的巨蟒,這條路使古村落的面貌煥然一新。景區(qū)地址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寺頭鄉(xiāng)神龍灣村最佳旅游時間一年四季皆可開放時間7:00——17:00景區(qū)門票60元/人交通……[詳細] |
穽底村坐落在太行山深處,因被高大峻峭的群山環(huán)抱而得名。小村依山傍水,抬頭見樹,低頭見草,到處被植被覆蓋,一片郁郁蔥蔥。村內有個祥云湖,一道水壩攔住這一汪碧水,給這個山村平添了幾分秀色。壩底深谷幽潭,涓涓溪流傍著陡峭的山峰沿山谷流淌,清風徐來,沒有涼意,只有舒爽的感覺。穽底村地處晉豫古道,是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所以當年這里客棧、糧行、商鋪林立。從穽底現(xiàn)存最早的殘碑龍門寺碑上刻字推測,在明朝正德年間以前這里就有人居住了。村落依路而建,屋舍高低錯落,以石為材。石頭街、石頭墻、石頭樓板、石頭房,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水缸等成為這里極富特色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屋頂?shù)牟牧希偷厝〔牟灰?guī)則的石板均……[詳細] |
明惠大師塔(第五批國保)時代:五代地址:平順縣城東25.5公里不蘭巖鄉(xiāng)虹霓村原為“;菰骸敝薪ㄖ,寺院早毀,唯塔獨存。塔為方形石塔,是我國現(xiàn)存僅有的一座五代時期石塔。據(jù)該塔背面墻上嵌有后唐長興三年(932年)石碣記載,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師主持;菰海率巳胀蝗槐粴,事后由北子崇詔奉潞州節(jié)度使命,捧舍利為大師建塔,F(xiàn)存石塔為唐代原構。塔高約6米,平面方形,塔基用青石壘砌,高約1.5米。塔身單檐四柱式,南面劈門,中空。塔頂四坡,瓦隴皆備,中置疊澀刻山花蕉葉,塔剎束腰,基座上刻有露盤、仰蓮、寶珠等。塔身門兩側雕金剛像,門上托起塔檐部分,雕伎樂人,有彈有舞,神態(tài)活潑。兩邊線刻纏枝花紋,刀……[詳細] |
淳化寺淳化寺(第五批國保)時代:金地址:平順縣陽高鄉(xiāng)陽高村據(jù)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順縣志》記載: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初名龍門禪院,既龍門寺下院。北宋開寶年間(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F(xiàn)寺院已毀,全貌不得而知,僅存正殿—座,為金代遺構。殿坐北朝南,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布筒板瓦屋面。明間前后辟板門,柱頭斗栱四鋪作單抄單下昂,昂呈批竹式。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大梁兩端直接搭在柱頭斗栱上,平槫垂直施卷云駝峰,上置隔架栱,至平梁瓜柱。寺內有宋代石經幢兩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楷書陰刻“尊勝陀羅尼經”……[詳細] |
虹霓峽谷位于平順縣東部。峽谷兩岸懸崖壁立,谷底清泉迸流,四季風景變化分明,氣候溫和宜人,景物奇妙繁多。溝谷兩廂山嶺高兀,河谷深幽,溪水長流,古樹參天,各類畜獸飛躍。加之歷史文物點綴其中,形成了風景優(yōu)美、氣象獨特、自然絕妙的虹霓勝景。虹霓峽谷位于太行山南端東側,整個峽谷西高東低,從東寺頭、虹梯關、羊老巖三個支峽順絕壁下太行山之底,峽谷的南山與林州市的石板巖風景區(qū)、林慮山風景區(qū)緊緊相連,北與太行水鄉(xiāng)濁漳河相通。交通:1、山西方向:汝州上高速,沿二廣高速到長治下高速(說一下山西河南交界處因有幾十個山洞組成的山洞群,很壯觀,但高速收費較高),走潞城、平順方向,可以從潞城到平順,也可以直接到平順,路都不……[詳細] |
金燈寺石窟金燈寺石窟(第六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平順縣杏城鎮(zhèn)背泉村東的林慮山巔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燈寺坐落在陡崖之上。這里地勢險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臨深谷,寺院順著山巔自然走勢而開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歷時60余年終成氣候。金燈寺建筑群,現(xiàn)存殿堂多具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由于北依陡崖,南臨深谷,建成由東而西七個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體。其中最具特色的殿宇當屬水陸殿,殿內上置平頂天花,雕方形藻井,下為清瑩的池水,池上鑿有田字形石橋,連接左右壁、窟門及扇面墻前后約50厘米寬的臺階,迎面高高的蓮臺上,神志雄偉的釋迦牟尼結跏趺坐,左文殊右普賢神靈活現(xiàn)。殿中約有90幅浮雕壁畫頗為美觀齊整。石窟是金……[詳細] |
0大師塔 0大師塔在縣城東部35公里虹梯關鄉(xiāng)虹霓村。村落不大,四面環(huán)山。塔建于紅褐色的紫峰山下;墼哼z址上。塔背嵌有五代唐長興三年(929)刻記,記0大師一段軼事,謂唐乾符四年(887年)他住持;墼海腥藞笳f保廣要殺大師,師云:“吾久于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誅,償宿債矣。”是年正月十三日果然被殺。后由弟子崇昭等捧舍利,奉潞州節(jié)度使命建塔。高丈余,呈方形,單檐五迭四注式,覆缽尖錐頂。塔身雕有金剛像,肌肉豐滿,剛勁有力,舞伎活潑多姿。四邊線刻纏枝花邊,洗練大方,莊重美觀。1965年,被確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
西溝展覽館位于平順縣西溝村,始建于1968年,2005年擴建并重新改陳布展,現(xiàn)展館占地面積6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分3個展廳,珍藏有600余幅珍貴照片和100多件實物,系統(tǒng)地展示了著名全國勞模李順達、申紀蘭帶領西溝人民艱苦奮斗、建設山區(qū),積極探索中國農村、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歷程。近年來,新建了太行之星紀念碑、李順達互助組雕塑、李順達紀念亭、西溝村史亭,并對李順達故居、老西溝革命巖、血淚凹、創(chuàng)業(yè)田、李順達陵墓等進行了規(guī)劃和保護,建成了西溝森林公園。該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