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德州市旅游

德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園位于樂陵市朱集鎮(zhèn)棗林旅游路東側(cè),主要建設(shè)有入口牌坊、革命紀念館、紀念廣場、廣場群雕、常大娘故居和體驗式地道、烈士碑林及同心亭、文化長廊、景觀噴泉等各種景觀。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館面積約2800平方米,布展設(shè)計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著名人物,以圖版、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柜、多媒體等形式,全面反映邊區(qū)軍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樂陵作為冀魯邊區(qū)的核心區(qū),為保護和傳承好這一地區(qū)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2013年,根據(jù)廣大人民群眾和烈軍屬的意愿,山東省樂陵市將原“樂陵挺進公園”、原“樂陵革命紀念館”遷入樂陵“棗鄉(xiāng)紅韻”紅色文化體驗區(qū),并依托“棗鄉(xiāng)紅韻”紅色文化體驗區(qū)將“……[詳細]
  蘇祿國東王墓御園,坐落在德城區(qū)。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7月,蘇祿國(在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東王巴都葛叭刺、西王巴都葛叭蘇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屬及侍從340人來華訪問。9月辭歸,途中東王患病,13日在德州逝世。永樂帝聞訃遣官致祭,賜謚“恭定”,并親撰碑文。10月3日以王禮厚葬于此。后東王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王回國承繼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間,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準,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東王墓御園肅穆壯觀,周圍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華表、翁仲、石獅、石虎、石馬、石羊排列在墓道……[詳細]
  臨邑縣屬魯西北革命老區(qū),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冀南七專署、冀魯邊二地委領(lǐng)導抗日的中心和渤海二軍分區(qū)的后方基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幾十年的革命斗爭中,曾發(fā)生過王樓、于信莊、蘇家廟、盤河等戰(zhàn)斗,肖華、何郝炬、龍書金、曾旭清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臨邑留下了戰(zhàn)斗足跡,2000多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仁人志士、熱血青年將生命奉獻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為褒揚革命先烈,激勵教育后人,保護和傳承好這一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2012年3月,臨邑縣委、縣政府啟動實施慰烈工程,投資1600余萬元,將原林子官道烈士陵園、臨南王樓烈士陵園、臨盤菅寺烈士陵園等3處烈士陵園進行整合搬遷,依托……[詳細]
  時傳祥為山東省齊河縣人,50年代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是北京市環(huán)衛(wèi)工人。時傳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光輝業(yè)績,他那“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作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體現(xiàn)的高尚職業(yè)道德,“時傳祥精神”猶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載史冊,為全國各行各業(yè)所尊重和奉行。為大力弘揚時傳祥精神,經(jīng)0中央辦公廳批準,在時傳祥家鄉(xiāng)建立了時傳祥紀念館。紀念館所在地齊河縣位于魯西北平原,雖然行政區(qū)劃隸屬于德州市,但隔黃河與省會濟南相望,距濟南市區(qū)僅11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36公里![詳細]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88年,前身為原德州市(現(xiàn)德城區(qū))烈士陵園,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劃歸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遷于現(xiàn)址(德城區(qū)虎倉路8號)。園內(nèi)共安葬著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無名烈士。1990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山東省黨員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園占地160畝,栽有100余種數(shù)萬株花卉樹木,綠化面積達60%以上。主要設(shè)施有:可容納近萬人的5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積1……[詳細]
  王為民事跡展覽館坐落于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臨盤采油廠,1999年4月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是勝利石油管理局為學習宣傳王為民同志,弘揚“為民精神”建立的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先后接待機關(guān)部門、社區(qū)、學校師生、工廠企業(yè)等單位組織的參觀學習1700余次,共計10萬多人次到這里參觀學習,接受教育。近年來,王為民事跡展覽館先后被評為“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建設(shè)先進單位”、“德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勝利油田十佳文明窗口”等榮譽稱號。王為民1981年調(diào)來勝利油田臨盤采油廠,在油田工作的十幾年中,他克服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立足崗位搞革新,取得了30多項革新成果,其中5項獲得國家專利,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中……[詳細]
  五里塚遺址位于市中街道五里塚村北30米處。塚為臺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臺高2.3米,為一阜狀。該遺址上層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為龍山文化層。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及漢磚、唐罐等。經(jīng)專家考證,石斧、石鐮等出土處為龍山文化遺址。遺址的發(fā)現(xiàn),突破了山東省新石器時期文化分布的界限,擴大了認識原始社會物質(zhì)文明的視野,對研究樂陵歷史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1956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將此遺址確定為樂陵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2月,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