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場鎮(zhèn)基本情況
一、永興場現(xiàn)狀
永興場鎮(zhèn)地處彭山、蒲江、邛崍、新津四縣交界處,素有“四縣、三中心”之美譽,自古民間傳有“擔不完的壽安鎮(zhèn)、協(xié)不爆的永興場”之美稱。是新津最大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生產資料交易集散地。幅員面積約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0畝,南依長秋山脈,北傍南河、邛崍開河、大邑沱江三河匯流之處,新蒲公路10公里處,水陸交通非常便利?側丝3586人,常住戶1300余戶。其中:城鎮(zhèn)居民1267人,農業(yè)人口1918人,流動人口400余人.轄18個居組,其中城鎮(zhèn)居組4個,農村居組14個。0黨員89人,居組干部18人。居民主要以商貿、勞務輸出支柱產業(yè)。轄區(qū)內有頁巖磚廠、空心磚有限公司、培源銅鋁制品、縣日雜公司,自來水廠等企業(yè)。有中心小學、公立醫(yī)院、信用社、電信、郵電所等公共事業(yè)單位。
二、永興場概況
據(jù)原住民族譜記載,系氏于清順治已丑年(1649)由湖北麻城縣遷來。在現(xiàn)孫家壩(楠木林)定居,永興場尚無場鎮(zhèn),僅有禹王宮一座。雍正元年重修“伏虎寺”竣工時,有王姓在寺側開設幺店子,迎接來往行人集市貿易。因地處邛崍、蒲江、彭山、新津四縣交界之地、市場逐漸繁榮,房屋日益增多。成為附近縣份糧、棉、絲、家禽、牲畜、水果、木村、竹子、篾貨等的重要集散地。才定為每月每旬之一、四、七日為場期,1940年代間最為繁榮。因后山為伏虎山,山足下又有伏虎寺,群眾稱之為貓子場。有些人認為多貓子就是老虎,虎是傷人的野獸,場名不好,在雍正年間改為永興場(既永久興旺發(fā)達之意)。民國十七年增添了每旬九日為小場期。
永興場有建設、勝利、保衛(wèi)、和平四條主街,其建設街、勝利街多為明末清初時期建筑,現(xiàn)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有孫氏住宅為清光緒27年建筑(文物保護),保存最為完好,極為幽靜舒適。現(xiàn)建設街、勝利街不少人家門窗、梁柱、結構仍保留有傳統(tǒng)式樣,頗具古鎮(zhèn)風貌,傳統(tǒng)的防洪水巷也保存完好,值得改造保護。永興場依山傍水,風光獨特,古場鎮(zhèn)保存基本完好,極具旅游價值。永興場獨具的商貿區(qū)域優(yōu)勢,潛在獨特的趕集、商貿文化。
一、永興場的廟宇
1、禹王宮
現(xiàn)永商中心小學的校址,原為禹王宮所在地。禹王工為明代所建,到清初時就僅存正殿一幢,其兩廂及臺閣等均為清時培修,到民國二十二年,原永興小學由文昌宮遷入禹王宮時,才漸漸將兩廂房改作教室,其正殿直到解放后1955年永興小學修辦公室時才拆毀。
2、伏虎寺
伏虎寺在永興場勝利街上口,建于明代,明末年間因戰(zhàn)亂損毀,清雍正元
年重修完整,正殿塑觀音像,兩廂為和尚居住,山門側塑兩刀伏虎像。因永興場背靠二山,酷像虎形,故名貓貓山,因虎為傷人之獸,故建此廟,塑觀音大士以降服之,欲保地方平安之意,F(xiàn)伏虎寺正殿房屋仍保留存在。
3、文昌宮
文昌宮在建設街(原正街)原糧站倉庫所在地,原重修于清代乾隆年間,內供文昌帝君,民國時設小學于內,學校遷至禹王宮后改作區(qū)公署等機關用。后改建倉庫。
4、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現(xiàn)永興機械廠所在地,廟內塑關羽像,山門外有兩大石獅子像,獅像前照壁一通,石獅像前及照壁的工藝非常精美細致,文彩秀麗。解放初期曾作劇場,后改辦機械加工。
5、川主宮
川主宮位于原永興電影院舊址,宮內供川主,和尚主持,民國二十三年曾在此設過女校,永興場設區(qū)公署時在此辦公,后又改為鄉(xiāng)公署。
6、魯班廟
魯班廟位于勝利街,原永興醫(yī)院后面,清代泥木兩行所建,民國初年損毀。
7、接宮廳
接宮廳位于鄉(xiāng)巷子中間,有房廊一通,兩邊有固定的飛來椅,為帝王時迎接上級來官或過道-之所,民國初年便以拆毀。
8、雷主殿
民國二十四(1931年)永興場地方人士曾在伏虎寺后山修雷主殿以供雷主。解放后1959年被公共食堂拆毀作燒柴之用,其所用料全為楠、柏等珍貴木材。
四、永興場的祠堂
永興場孫氏和顧氏宗祠為新津知名宗祠,現(xiàn)仍保留祠堂房屋基本形狀,稍作修復即回恢復原貌。
永興場是新津目前保存基本完好,富于川西場鎮(zhèn)風情的古老場鎮(zhèn),其中的民居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和住宅仍保留著古老氛圍。其川西獨特的手工工藝部分仍保留部分沿襲至今,如:鐵匠鋪、手工制鞋(布鞋)、手工竹編等。具有人文旅游價值的旅游資源,極具開發(f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