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魯?shù)榭h梭山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魯?shù)榭h梭山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山體緩坡,街子被毀,五年后,昭通一商人余掌柜來此,新建街子,命名梭山。
因該地有一大黑石,清朝初期系苗族居住,每遇天旱,人們就到石上簸米,祈天下雨,免除災(zāi)害,故簸雨寨。到雍正十二年(1734),潘、吳二姓從外籍遷此定居后,便將此地更名為黑石。
據(jù)查,清乾隆年間,因此地盛產(chǎn)楂蠟樹,稱楂蠟寨,后演化為查拉。
因該地四周是一座座緊密相連的小山,把村子圍在中間,得名密所。
因清雍正年間,人們到此定居后,為了尋找水源經(jīng)?镐z頭去挖水井,得名挖水。
清乾隆五十八年,黑彝姬娃在此居住,人稱黑彝寨。民國初期,姬娃家遷居四川涼山后,當(dāng)?shù)厝撕喎Q該地為黒寨。因村民委員會駐地黑寨。
因該地有一天然石。l形山梁),由南北延伸,南高北低,長約3里,村居其下,得名埂底。
清雍正十二年(1734),潘、吳二姓人戶居此,因該地自然氣候較好,土地肥沃,出產(chǎn)豐富,居住妥當(dāng),生活安樂,稱名妥樂。
據(jù)查,清雍正十二年(1734),因劉、陸二姓從外籍遷來定居,開墾了一片水田(約10畝),后因無水源,水田干了變成了旱地,得名干田。1931年年當(dāng)?shù)厝藗冃扪撸瑥呐诮喔,旱地變成了水田,取諧音為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