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村為明代末年所建村莊,因村南有一石橋而得名。 |
明朝建村時,因村北有一土堰,棗樹很多,果實累累,并有一株棗樹,不僅樹大,而且棗個大味甜,故名棗圪塔。 |
明初該村名“綏化鄉(xiāng)”,到明成祖時,在該村駐扎軍隊,修筑城墻,在城墻上修建了許多垛埒,清初即把駐扎之明軍撤去,不少軍士就地安家成為一個村落,故名城子埒。 |
明朝末年,該村由牌首村遷移而來,因朱姓為主,故起名朱家莊。 |
據(jù)村中觀音廟石碑記載,原名“含水村”,含即咸,因該村水質(zhì)多堿之故,當(dāng)?shù)胤窖浴跋獭卑l(fā)“含”音,“水”發(fā)“暑”音,久而久之,名為寒暑村。 |
1959年三門峽修建水庫時,由韓陽、辛店、中王三村部分居民搬遷而來,合建一村,故名三義。 |
據(jù)傳由5個村組成,地勢均選擇在高處,清光緒三年(1877)遭災(zāi),5個村民死逃較多,剩余人在災(zāi)后組成村落,故為高淮。 |
該村居民系明朝時從洪洞搬遷而來,因村南有座土橋,故名土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