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閻氏自洛陽(yáng)遷此,名閻家莊。后人口增多,漸成集市,易名閻家集。簡(jiǎn)稱顏集。1983年更名為老顏集,因居老顏集北部,故名。 |
原名顏家莊,為顏回后裔攻讀處,后人口增多。清初成集,易名顏家集,簡(jiǎn)稱顏集。1983年更名為老顏集,因居老顏集南部,故名。 |
清初,漁王氏遷此,分居前后兩村,此村居南,故名。 |
清道光年間,林七吳家園張氏九兄弟遷此,分前、中、后三處南北一字形定居,一二三兄弟居前,四五六兄弟居中,七八九兄弟居后,故名張莊村。以村名命名。 |
清乾隆十三年(1748),郝姓自孫六鄉(xiāng)郝集遷此,故名郝莊。后改為仲北村委會(huì)。以村名命名。 |
明洪武五年(1372),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山東曹縣李家莊,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逃荒至此,起名李莊。1982年易今名。 |
明初,秦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后人丁興旺,部分族人分別遷往秦大門(mén)、秦小樓、秦李樓等村,稱此村為老家,故名秦老家。 |
清康熙十二年(1673),秦氏自秦老家遷此定居,蓋小樓一座,故名秦小樓。 |
明洪武年間,有一陳姓攜銀八缸從山西遷此,稱陳缸莊。清乾隆年間改為陳莊。 |
清同治年間,村為考城呂崔莊呂氏外莊子,多種植花木,故名。 |
清乾隆六年(1741),部分難民逃荒至此落戶,因此處有棵大楊樹(shù),故名楊樹(shù)莊。 |
明洪武四年(1371),董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lái),后置田蓋屋,建樓堂瓦舍數(shù)十間,取村名董樓。后秦氏移入,1943年易名秦董樓。后劃分董東、董西兩村委會(huì),此村居西,故名董西。 |
古名黃城,因有黃溝而得名。唐初有普恩院,后幾度修廢。清康熙中葉,主持王亮金意欲重修,但梁木不夠。江蘇信徒孔氏聞?dòng)嵕柚苛耗,終于完工,改名孔梁寺。村以寺得名。 |
明洪武四年(1371),董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lái),后置田蓋屋,建樓堂瓦舍數(shù)十間,取村名董樓。后秦氏移入,1943年易名秦董樓。后劃分董東、董西兩村委會(huì),此村居?xùn)|,故名董東。 |
明初,薛姓自山東薛城遷此,村西有一條小河,薛姓修橋一座,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