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馮店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馮店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馮元英從湖北黃崗遷此,名馮店。
明末陳、劉二姓徙居此地,有三棵柳樹,取名三棵柳;后有居民在此搭棚賣草鞋,得名草鞋店,清乾隆年間形成集店,易今名。
村內(nèi)有一山?jīng)_,曾建有七座寺廟,得名七廟沖,簡稱七沖,故名。
明末江西移民遷此建宅,故名。
相傳明末郭、王二姓從湖北遷此,開雜貨店,得名郭家店,簡稱郭店。
原李姓在此沖建房居住,得名李沖,村以沖名。
民國后期沿河搭棚建房居住,故名。
清道光八年(1828),此地建龍王廟,俗稱老廟,村以廟名。
1938年劉姓在此經(jīng)營造紙作坊,因村落處平畈,更名劉家畈,簡稱劉畈。
村前畈田有一山包形似螺螄,故名。
明末吳姓在此開店設鋪,稱吳家鋪。傳說,清康熙五十年(1711),有強盜巧扮車夫,混入店內(nèi),伺機搶劫,被店主察覺,暗地聚集打手,夜晚用藥酒誘醉強盜,遂將人、車推于塘內(nèi)。為防報復,連夜將塘填平,從此改吳家鋪為小店。
曾在河邊修建一水塘與河相連,故名。
明嘉靖三十年《商城縣志》載:“通城故城,在縣南四十里,昔上官桀封于此,城垣遺址見存。”清順治十六年《商城縣志》已稱通城店。
兩石山對峙,形成隘口,稱石關(guān)口,村以此名。
楊氏為了防止河水泛濫,保護耕種,在石關(guān)口上游河段,由楊氏所修筑的擺埂,得名楊擺埂。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