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汶川縣水磨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汶川縣水磨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建國(1949年)前,為灌縣耙村議和甲,1949年更名為灌縣白沙區(qū)水磨鄉(xiāng)四村。

1958年行政劃歸為汶川縣水磨公社白果坪大隊。

1962年成立白石公社,被命名為白果坪一大隊。

1985年改為白石鄉(xiāng)白果坪村。

1992年白石鄉(xiāng)與水磨鄉(xiāng)合并為水磨鎮(zhèn),白果坪村沿用至今。

1949年后,為灌縣五區(qū)興仁鎮(zhèn)二保,保長李明德。

1955年,成立初級社,名為牛塘溝革委會。

1965年文化大革命改為繼紅大隊。

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改為牛塘溝大隊。

1982年,改革開放后,就命名為牛塘溝村民委員會。

2020年,將黃家坪村與牛塘溝村(貧困村)合并,命名為牛塘溝村(貧困村),村委會駐地原牛塘溝村小學校(改造)。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瓦寺土司遵四川總督岳鐘琪判,撤回瓦寺地,將建曲尺寨公用,灌縣在曲尺設(shè)寨子汛,解放后設(shè)村,寨子坪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級建制調(diào)整后,將黑土坡村(貧困村)與寨子坪村(貧困村)合并,命名為寨子坪村(貧困村),村委會駐地原寨子坪村委會。

老人村始于漢朝,1957年前屬灌縣,1957年6月以后四川省人民委員會(57)字第011號文件將水磨、漩口劃歸汶川縣管轄,1951年3月興仁鄉(xiāng)改為水磨鄉(xiāng),并在1954年建政成立鄉(xiāng)政府,1962年將街村大隊改為老人村大隊。

1967文化大革命改為反帝大隊,1972年恢復老人村大隊,1984年更名為老人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自得名后,一直沿用,2020年,將馬家營村、燈草坪村與高峰村合并,命名為馬家營村,村委會駐地原馬家營村委會。

"據(jù)查,劉家溝在公園清朝年間(公元1875-1908年)建村時有村中劉姓人較多,故命劉家溝村。

在文革時期曾取名叫過一段時間""林海""。

有一首詩詞是這樣描述我村的:坤父報病早離世,慈母守立門獨孤。

為報劉母貞操敬,同治建坊屹場口。

玉鼎接任采竹人,竹筏漂過三險過。

都江堰竹主產(chǎn)地,叢林山中藏石柱。

葛家溝上架高橋,德生不忘善事做。

文化革命改林海,竹林不多編背篼。

溝內(nèi)種芎氣候宜,致富還需種藥人。

2020年,將茅坪子村與劉家溝村(貧困村)合并,命名為劉家溝村(貧困村),村委會駐地原茅坪子村委會。

"。

有史以來為一個小地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上也有這個小地名;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朝陽大隊;因村委會搬到郭家壩,故改為郭家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