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此地修有一進水港,取福星高照之意命名福星港,后因諧音而命名復興港,含有繁榮復興之意。 |
此地處原公社境地之東而得名華東村。復興港村:因民國初年此地修一進水港,為祈福,依福星高照之意名福星港,后因諧音而稱今名。 |
天然港村:清末,此地有一自然形成的小港,人稱天然港,沿襲老地名“天然港”為天然港村。中嶺村:民國初年,光復垸中部有一高埠之地,人稱中嶺,村依駐地中嶺命名。 |
沿用原德勝港村村名。1924年,此地有小港,后李,周二姓發(fā)生爭水糾紛,結果李姓獲勝,占有此港,故取名德勝港。增產(chǎn)村:以增產(chǎn)增收之意取名為增產(chǎn)。 |
1916年修建光復垸后,此地開挖一條排灌溝,后因遂淤寨人稱淤溝,后稱為裕閣,村依駐地命名。蓮湖村: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利用原光復湖之西角植蓮,人稱蓮湖,后湖淤成村,故名。 |
1942年建垸,取名平安幸福之意命名,村依垸命名安福村。新勝村:建國后,以奪取新勝利之意命名為新勝;東浹村:1950年代,四千弓垸東堤外的湖州中,有一片低洼水浹,故名東浹。 |
新安:意寓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安康之意命名。建華村:取建設新中華之意命名新華。河口村:上世紀二十年代,湖子口河東入洞庭湖,在此形成河口,村依駐地河口而得名。 |
此為30年代新淤之洲,因橫臥大通湖東畔而稱之為東橫洲,后演變成東汶洲,村依東汶洲命名。華美村:原系華閣公社華美大隊,有祝愿華閣人民美好之寓意,而名華美。挖口村:因1939年為引湖子口河之水抗旱,在此挖掘一口,故名挖口子。后村依駐地命名。移堤村:1950年同豐垸之西堤內移兩百米,故稱移堤。后村依駐地命名。 |
1925年建沅江局、豫豐局兩垸時,從南到北挖一界溝(港),系子午向,故名子午港,村依此命名。衛(wèi)東村:取捍衛(wèi)毛澤東思想之意命名為衛(wèi)東。同豐村:1941年建垸,取同慶豐收之意命名同豐垸,后村依駐地命名,曰同豐。小東村: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華容縣寄山河之水流入此地,淤成一小洲,同豐東側一線之地稱東字號。故名小洲。后取小洲子東字號兩地名之首命名,為小東。 |
取“共同興旺”之意而得名同興。沙洲村:境內多為沙洲地而命名沙洲。北河村:同豐垸的北緣有一道挖壓河,稱為北河,此為河邊高埠之地,村依駐地命名。東坪村:將境內東堤(沅江局垸東堤之堤段)和太平港兩地各取一字命名,稱東平,后雅化為東坪。 |
因地處華閣鎮(zhèn)西部,故稱為華西村。雙華村:因華豐村和華北村合并,取兩村首字為雙華。聯(lián)華村:合作化時,三合村與五華村聯(lián)合建社,取名聯(lián)華社,后幾經(jīng)體制調整,仍以“聯(lián)華”為名。 |
因村內有座山“寄山”,寄山又名箕山、雞子山,因“湖水周遭,浮峙如雞子”故名雞子山,后演變成今名。村依寄山得名。東方紅村:“東方紅”取《東方紅》歌名;;楊家鋪村:民國初年,楊姓在此開設雜貨鋪,得名楊家鋪,后村依駐此地命名。 |
1911年由薛姓為首修建大垸,名薛家垸,以此為村名。白泥洲村:1916年袁介成等買湖州八百弓,后按地勢高低分為上、下四百弓,此為下四百弓,多為白泥地,故名白泥洲村;豐城村:1911年建垸,人們期待豐收年成,取名豐成垸,后寫成豐城垸,村依此得名。 |
清末,湖子口河東畔淤積一片河洲,1909年劃河洲之一角圈入垸內,稱劃角,爾后形成集鎮(zhèn),遂雅化為華閣。沿襲老地名“華閣”而得名華閣村。華紅村:原為新港大隊,1981年更為今名,取意為華閣的“紅旗”之意。華民村:1976年華閣大隊與護民大隊合并為新華。1982年更名為華民。向東村:以人民心向毛澤東之意命名為向東。 |
因地處華閣鎮(zhèn)最南端而命名。眾福堂村:村依境內以眾人皆福之意得名的眾福堂命名;汀頭村:1933年,光復垸南附修小垸,人們習慣于形容小附垸為釘頭,后寫成汀頭,村依駐地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