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大豫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大豫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2000年撤銷原環(huán)豫村、牛橋村、育新村,合并為豫新村;2006年將豫新村、茂青村、大豫居民委員會合并成立大豫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民國6年,為南坎鎮(zhèn)。

1958年公社化時期,為南坎公社。

2006年8月,由南坎村、凌邊村、齊心村及南坎老鎮(zhèn)合并成立新的南坎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曾是南坎公社副業(yè)隊,1991年下遷東凌港,劃歸東凌漁業(yè)鄉(xiāng)后,南遷東安閘畔,2008年后又遷至東凌南閘北側。

2008年設立東凌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后沿用至今。

兵房居民委員會的前身叫街道辦事處(1986年),1988年還成立了橋南居民委員會和橋北居民委員會,1991年合并為兵房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1956年4月,建立如東縣棉場。

1975年10月,成立國營如東農場革命委員會。

1979年1月,更名為江蘇省國營如東農場。

2002年9月,劃歸大豫鎮(zhèn),成立農場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1949年人民公社化后,為大豫人民公社一大隊、二大隊;1984年10月一大隊改稱為南坎鄉(xiāng)止馬洼村,二大隊改稱為南坎鄉(xiāng)坎西村;2006年8月止馬洼村和坎西村合并為止馬洼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1984年,成立南坎鄉(xiāng)人民政府時,分周墩、凌窯村。

2000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成立大豫鎮(zhèn)人民政府后,仍稱周墩、凌窯村。

2006年,撤銷凌窯村,并入周墩村,沿用至今。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分團結大隊、八大隊、十大隊。

1986年十大隊改為圩東村,團結大隊改為團結村,八大隊改為亭海村。

1999年行政村撤并,團結村和圩東村合并為圩東村。

2006年行政村又一次撤并,將圩東村和亭海村合并成現在的豫東村,沿用至今。

1999年10月,鮑橋村與新興村合并,就改名為香臺村。

1999年10月,新建村與豫北村合并,仍然定名為豫北村。

2006年8月,香臺村與豫北村合并,仍定名為香臺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東港村則由花豐鄉(xiāng)漁業(yè)隊轉變而來,時名東凌養(yǎng)殖場,上世紀九十年代改名為東港村。

2008年,漁業(yè)村與之合并,更名為新東港村,沿用至今。

1984年土地圍墾后,全縣各鄉(xiāng)遷居而來;1990年成立東凌鄉(xiāng),分有8個村:凌港村、華凌村、三龍村、九龍村、棉東村、港北村、靶南村、觀東村;2008年由原來的8個漁業(yè)村合并成今天的九龍村,沿用至今。

2001年豐港村與王荃村合并取名王荃村,荃東村與毛竹橋村合并取名毛竹橋村;2005年設立如東縣大豫鎮(zhèn)鞏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建立初級社、高級社時,為大同鄉(xiāng)一社、二社、三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為大同人民公社一大隊、二大隊、三大隊。

1984年,一大隊更名豫豐村,二大隊更名大同村,三大隊更名通如橋村。

2001年,大同村與通如橋村合并為大同村。

2005年5月,通如橋村、大同村、大同居委會合并為大同村,沿用至今。

1984年9月大隊改村,8大隊叫港閘村,9大隊叫蘆葦港村,10大隊叫協和村,11大隊叫營房橋村,丁店鎮(zhèn)1987年建居委會,2001年3月,蘆葦港村與港閘村合并叫港閘村,協和村與營房橋村合并為協和村,2005年5月,港閘村和協和村、丁店社區(qū)合并為丁家店村,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后建立初級社、高級社,分別為黃海社,強民社,紅星社,民主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為兵房公社一大隊、二大隊、十大隊、十一大隊。

1984年為兵房鄉(xiāng)海豐村、鄰鹽村、東安閘村、海凌村。

1999年,海豐村與凌鹽村合并為海鹽村,東安閘村與海凌村合并為東海村。

2005年,海鹽村與東海村合并為東安閘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