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尚田街道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尚田街道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據(jù)傳村前有和尚畈,附近有和尚堰,村以田畈為名,雅化為尚田畈。嘉靖《奉化縣圖志碶堰志》:“和尚堰,縣東南十五里,元知州馬稱德重修!彼未鷷r已成村,向稱尚田,屬石門里,并在此置有專事遞送公文的遞鋪(見袁桷《延家有祐四明志》)居住密集,為縣南部最大的自然村落。
別名冷水坑,村南北兩面是山,有溪坑自東向西匯入方門江,民國時改名冷西,村民宋姓居多,系唐相宋之后。宋姓占50%,程、劉各占20%,其他占10%。
宋元間自黃巖遷來,黃巖人王氏曾來侯家為牧童,后因侯氏家族逐漸消亡,王牧童娶妻育子,最后成為王家大族,傳說山岙中多鵲,故名鵲岙,后以地勢高低,分上、下鵲岙,王姓占70%。
以村后的鳴雁峰名村(瑤巖山)嘉靖已有鳴雁村。村民田姓在明正統(tǒng)時(1436-1449)自縣城遷來,朱姓于明嘉靖前自蕭山縣遷來,仇姓于明洪武間(1366-1398)自本縣長汀遷來,(見民國《松林志祥稿》),以田、朱、仇三姓為主,各占30%。
據(jù)傳在明末時,此處建有一個泗水坊,曾一度將村名寫作“坊門”后于清同治間將“坊”改成“方”,此后一直寫作“方門”。主要姓氏呂占74.2%,還有石、方、王、印、張等姓占25.8%。
村處雨施山西面山岙中,岙較大,稱雙溪大岙,后稱大岙,村民姓周,明嘉靖時(1522-1566)自大橋遷入,周姓占70%,馬姓占20%。
是方門江與白溪江匯集處,當時取名雙溪杜家,后杜姓居多,改名為杜家村,杜姓占70%。
因岳林街道有個龍?zhí)洞,而后潭村在南山后,故稱后潭村。居民呂姓明景泰六年(1455)由鄞縣小溪遷此,呂姓占70%,洪姓占20%。
據(jù)傳村前有和尚畈,附近有和尚堰,村以田畈為名,雅化為尚田畈,尚田意指這個畈地好,故有“畈數(shù)尚田畈美名”,后定名為尚一村,主要姓為任、胡、袁、董。
據(jù)傳村前有和尚畈,附近有和尚堰,村以田畈為名,雅化為尚田畈,取名尚二村,胡姓占80%。
據(jù)傳村前有和尚畈,附近有和尚堰,村以田畈為名,雅化為尚田畈,由于村大,后分尚一、尚二、尚三3個村,橫山水庫移民后又增加一個尚西村,胡姓占70%。
光緒《奉化縣志.鄉(xiāng)都》作下田畈,后簡稱下畈,以李姓為主,占80%。
村在縣溪北,為古時奉化縣城至舊連山鄉(xiāng)必經(jīng)通道,溪闊無橋,用竹筏過渡,官兵來往眾多,故稱廣渡。
金地寺原有一寺院,村以寺得名,胡姓占30%,竺、董各占15%,其他占40%。
村東連梅山山麓,瀑雨山水直瀉,村西有源于杉樹嶺的白溪流經(jīng),且至烏龜山折而向東,舊時夏洪水泛濫,村莊四周一片汪洋,取名溪汪,居住以唐姓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