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蒲州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蒲州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1949年從蒲州城東關遷移至此,新建集鎮(zhèn),取新建與興旺茂盛之意,遂名新盛鎮(zhèn),亦即新盛村。1984年更名蒲州村。
相傳最早建村時石姓人家居多,故名石莊。民間流傳:“先有竹溪寺,后有石莊村。”清光緒版《永濟縣志》載:竹溪寺舊址在(蒲)州東十里石莊村,后湮!渡轿魍ㄈァ份d:“唐時剎也,地多竹”說明唐時已有石莊村。
相傳公元前625年,秦大將孟明視在此濟河焚舟,盟師伐晉(見《左傳》),留有地名孟明堡(見清光緒《永濟縣志》)。后人在此修建石橋一座,易名孟盟橋村。
相傳原居民大多為張、劉姓,故名張劉莊。清光緒三年荒災,多數(shù)人家遷居他地,僅有幾戶張姓人家留此居住,遂易名張留莊。
相傳該村建于漢代,村后中條山有深峪,峪中有鹿出沒,故名鹿峪。
相傳最早王姓人家在此建村,故名王莊。
該村原為永興巷,唐時有將軍帶兵路過,在此安營扎寨,故名寨子。
原名澗南莊,清時出了個民間機智人物薛禿子,敢于捉弄腐敗官員,為百姓伸張正義,深受人們愛戴,便易其村名為薛家崖。
據(jù)傳,該村創(chuàng)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故名弘道元,后改為弘道園。又傳,清初著名詩人、大書法家吳雯之父在蒲州任學正期間去世,吳雯孤貧,無法回遼陽原籍,便寄居于此,取名弘道園。
該村系楊橋村、馬道村合并而成。楊橋村是楊博為其母在此修橋一座而得名。馬道村是明朝一姓聶者在此修建墳園,并修馬道一條,墳園看護人住在這里,故名馬道村。后兩村逐漸連接在一起,合并為一個村莊,各取村名首字,更名楊馬村。
相傳武則天在普救寺修建功德園,花園村位于功德園的花園,故名。
該村因位于普救寺院的坡底,故原名寺坡底。又因《西廂記》愛情故事發(fā)生于普救寺,故更名西廂。
魯家村原址在蒲州城北門外,1949年黃河發(fā)大水,蒲州城周圍村莊被淹,事后要求各村東遷七里,東遷的魯家、上碼頭、北吳、越城、上店頭、郝家巷、閻家巷共7個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仍名魯家。
原名潤河村,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后人遷此,故改潤河村為文學村,后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村莊,該村居西,故名西文學。
建村初便得名太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