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燈明寺鎮(zhèn)各村地名由來[3]

燈明寺鎮(zhèn)各村地名由來[3]

  據(jù)周氏譜書記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周萬明一家由山東即墨縣先遷至李干莊居住。因受欺侮,搬居板打王,后仍受欺侮,便獨建新村,希望以后安居樂業(yè),故起名周安樂。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由山東即墨縣遷至今阜城王集村定居。至三世因家境貧困,一母攜二子討飯到此落戶,因母親想念家鄉(xiāng),取村名“母記王”,后演變叫“木金王”。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趙姓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定居,名趙莊。傳說到清乾隆時此村出了個太監(jiān),深得寵幸,皇帝贈銀回家修廟,他在天津把銀兩花完,只修了兩座小寺廟。后皇帝路過此處要進村看看,太監(jiān)讓村人在村外掛皮襖,假說正在趕會,村上太亂,不讓皇帝進村,皇帝只看到村外樹上的皮襖,便叫該村為趙皮襖莊。 [詳細(xì)]
  據(jù)李氏譜書記載:李姓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由山東即墨縣遷此建村,取名李莊。后為有別于前李莊,稱后李莊。 [詳細(xì)]
  據(jù)李氏譜書記載:李姓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由山東即墨縣遷此建村,取名李莊。后為有別于前李莊,稱后李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金姓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定居,取名金莊,F(xiàn)更名為東金莊。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吳姓從山東即墨縣先遷居海豐,至第三世一支遷東光馬家院。后兄弟三人分居,老二由馬家院遷此定居。取名小吳家。 [詳細(xì)]
  據(jù)鄭氏譜書記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鄭子成由山東即墨縣遷此建村。因這里曾立過集市(今已廢),故名鄭家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為鄭家集鄉(xiāng)政府駐地。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姓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建村。因此處四周有茂盛的柳樹,故取村名為大柳樹張。 [詳細(xì)]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姓由山東即墨縣遷此建村。為有別于大柳樹張,稱小柳樹張。 [詳細(xì)]
  明永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定居。為了盼望王家興旺起家,因此取村名為王起莊。 [詳細(xì)]
  據(jù)吳氏譜書記載:吳姓始祖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自山東安丘縣遷此建村。至三世時,因人丁興旺,分東西兩大院,逐漸形成兩個村,此時居?xùn)|,稱東大吳莊。 [詳細(xì)]
  據(jù)吳氏譜書記載,吳姓始祖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自山東安丘縣遷此定居,后人丁興旺,至三世時分東西兩大院,逐斬形成兩個村,此村居西,稱西大吳莊。 [詳細(xì)]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