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四所樓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2]

四所樓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2]

明初,有陳氏家族在此一塊高地上居住,當(dāng)時陳氏有一人在朝做官,居侯位,故名陳子侯。后相繼遷入張、周、王等姓。又因民委員會位于陳子侯,故名陳子侯村民委員會。
明中期,任姓從杞縣遷此定居,處于小青河西岸的高地上,村東到村西有300米長的高地,從遠處看,好像一道鹿寨把房屋包圍,像是一座寨子,得村名為任寨。又因民委員會位于任寨,故名任寨村民委員會。
據(jù)田氏宗譜記載,田氏先祖田孟禮在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為田莊,現(xiàn)在村民以田姓為主,其余有陳、婁、厲等姓氏。又因民委員會位于田莊,故名田莊村民委員會。
段馬劉形成村落,明朝時,居住著段、馬、劉三姓人家,因此而得名,隨著改朝換代,世事變遷,段氏已絕戶,后來相繼遷入陸、彭、羅、張、王、胡、李等姓,而彭氏已遷到婁拐村,現(xiàn)存的羅、陸二姓居多。又因民委員會位于段馬劉,故名段馬劉村民委員會。
傳在明初,這幾個自然村已有章、張、常、毛等姓氏人遷入居住,因章、常兩姓最先入住而得名章常莊,常性早已絕戶,后又分別遷入劉、李、吳、孫、孟、杜、等姓氏,現(xiàn)有章、劉、吳、孫、李、婁、任、王、張、杜、毛、孟等姓氏,以毛、章、孟、張四姓人口為主。又因民委員會位于章常莊,故名章常莊村民委員會。
王莊村全部姓王,以族姓取名為王莊。又因民委員會駐地于王莊,故名王莊村民委員會。
傳800多年前,真會村建有火神廟,聞名全縣,人們?yōu)榱司S護神靈,每年的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祭祀廟會,人們把祭祀活動口傳成“正五會”,后逐漸演變?yōu)榇迕瑫r間久了,諧音為真會。又因民委員會位于真會,故名真會村民委員會。
明初,在小青河西岸,首先由王、羅兩姓人在此居住,羅姓人丁發(fā)展較快。分居前后兩處,時稱前挪、后挪,后來兩個村就叫前羅村、后羅村。又因民委員會位于前羅,故名前羅村民委員會。
傳約兩千年前,王莽追殺劉秀,劉秀將要落難之際,突然出現(xiàn)一座大廟,劉秀慌忙躲進大廟,才逃過一劫,所以把這個村落叫隱龍崗,后來改為陰崗。先有李姓在此居住,后相繼遷入劉、楊、王、趙、張、袁等姓,袁姓已絕,現(xiàn)存各姓,李姓居多。又因民委員會位于陰崗,故名陰崗村民委員會。
宋代,曾開挖一條河,叫老包運糧河,北起開封,東南到淮陽,漕運糧食,橫穿大尚灣村,一分為二,北岸的村落叫北上灣,南岸村落叫南上灣。后來北上灣改名為大上灣。又因民委員會駐地于大上灣,故名大上灣村民委員會。
300年前有一戶姓李的人家來到渦河故道東岸300米處居住,因為當(dāng)時居住條件差,沒有水井,吃水靠人工挖的土井取水,用繩子綁住瓦罐卸入土井,由于罐子在水面上漂浮,打不住水,就用木棍將罐子搗斜取水.這樣用木棍搗瓦罐取水的時間久了,就把這個村叫做搗罐莊。又因民委員會位于搗罐莊,故名搗罐莊村民委員會。
韭菜王行政村轄韭菜王、于建白、羅莊、拐李4個自然村。據(jù)北宋年間,郭槐老臣家中菜園里長出一棵大韭菜,稀世少見,取名韭菜王,是為村名來歷。又因民委員會位于韭菜王,故名韭菜王村民委員會。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