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土沃鄉(xiāng)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土沃鄉(xiāng)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該村1942年以前就叫土沃村,1942年3月以后因行政區(qū)的變化,劃歸沁(南)水縣第二區(qū)委管轄,全名改為土沃行政村(下轄土沃、雨溝、匣溝、下格碑、上格碑、鐵蘆、塘坪、上瓦腰、羊圈凹共9個自然莊)。

1958年9月土沃鄉(xiāng)改為土沃鄉(xiāng)紅青人民公社,屆時土沃村改為土沃管理區(qū)(下轄土沃、雨溝、匣溝、下格碑、漢封共5個自然莊)。

1962年管理區(qū)改為生產大隊,土沃和下格碑分開,土沃村更名為土沃生產大隊(下轄土沃、雨溝、匣溝共3個自然莊),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土沃生產大隊更名為土沃村村民委員會至今。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臺亭行政村,合作化時始為臺亭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久”。

1958年9月公社化為臺亭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臺亭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臺亭村村民委員會。

2002年東陽辿村、馮凹村并入。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土沃行政村,合作化時始為下格碑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豐”。

1958年9月公社化歸土沃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為土沃生產大隊,1962年12月從土沃大隊分出為下格碑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下格碑村村民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土沃行政村,合作化時初為塘坪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勝”。

1958年9月公社化歸嶺東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從嶺東分出,改稱塘坪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塘坪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3月16日,嶺東村并入塘坪村。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西文興行政村,合作化時始為西文興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興”。

1958年9月公社化稱西文興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西文興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西文興村村民委員會。

2012年為獨立建制村,轄2個村民小組,70戶,208口人,耕地0.28平方千米,退耕還林0.13平方千米,林地0.41平方千米。

2022年3月16日,王莊村并入西文興村。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土沃行政村,合作化時始為下沃泉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進”。

1958年9月公社化稱下沃泉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下沃泉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下沃泉村村民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土沃行政村。

合作化時始為下沃泉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進”。

1958年9月公社化屬下沃泉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下沃泉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1963年從下沃泉分出中沃泉生產大隊。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稱中沃泉村村民委員會,屬土沃鄉(xiāng)。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上沃泉行政村。

合作化時始為上沃泉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紅”。

1958年9月公社化稱上沃泉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稱上沃泉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稱上沃泉村村民委員會,屬土沃鄉(xiāng)。

2002年撤并村組南沃泉村并入上沃泉村。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土沃行政村,合作化時始屬土沃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義”。

1958年9月公社化為杏則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杏則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杏則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3月16日,西陽辿村并入杏則村。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交口行政村,合作化時始為交口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永青”。

1958年9月公社化屬席家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從席家分出增設交口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交口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3月16日,洞溝村并入交口村。

南陽的歷史發(fā)展從漢代起為古代重鎮(zhèn)、轄周邊51個自然莊,到50年后轄39個自然莊,到1962年以后,分為8個生產隊,12個自然莊。

由于南陽地處歷山腳下向陽地段,自漢代起叫南陽村,宋代1140年岳家軍大將粱興打敗金兵,在此養(yǎng)兵抗金修筑統(tǒng)兵大寨。

后繼名為寨里。

大明洪武年屬鹿臺鄉(xiāng)管轄,故而叫土沃南里。

是山西南部晉商古道重鎮(zhèn)、也是洛陽至長安絲綢古道上的商貿明珠。

1943年至1945年間沁南抗日縣政府遷住南陽村,抗大太岳分校和晉豫中心也相繼在這里辦學。

1956年3月至1958年9月為沁水縣南陽鄉(xiāng)人民政府所在地,南陽為陽光社,1959年為南陽管理區(qū),1962年為南陽生產大隊,1984年至今為南陽村村民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二區(qū)后馬元行政村,合作化時始為后馬元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五一”。

1958年9月公社化稱后馬元管理區(qū),屬土沃鄉(xiāng)紅專人民公社。

1961年6月稱后馬元生產大隊,屬土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實行鄉(xiāng)村制為后馬元村村民委員會。

2002年撤并村組,可封、玉京山村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