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郎中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4]

郎中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4]

明以前稱田家海。明洪武年間,田氏因災荒外遷。丁氏即改稱丁寨,后分住二村,居東,故名東丁寨。
明初,翟氏、單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定居,因當時翟氏人多,稱翟寨。
原六姓六戶,村名為老人集。明初張氏遷此,因人多戶大,改名張寨。清光緒年間,為防匪患和黃河水,修固村寨,更名為張家集。1948年在此開物資交流大會成集,故又更張寨集。
明末此地東南為龍山大集,集中廟碑上刻有“汪洋大!弊謽,后洪水泛漲,廟塌集散,王氏遷此取名王海。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黃河決口,分村為兩段,村居東故名東王海。
明末此地東南為龍山大集,集中廟碑上刻有“汪洋大!弊謽,后洪水泛漲,廟塌集散,王氏遷此取名王海。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黃河決口,分村為兩村,村居西,故名西王海。
據(jù)明嘉靖甲午年《嘉靖開州志》記載:“展雄墓在州南展丘里,距城六十里,所謂盜跖也,柳下惠之弟嘗縱橫,宋衛(wèi)間,事見《莊子》,后死葬于此!焙笕擞谀古越ù,故名展邱。
明初,常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為紀念官居郎中的祖先,故名郎中集。
明初常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為紀念管居郎中的先祖,取名郎中,后發(fā)展兩村,為與郎中集區(qū)別,取名大郎中。
明洪武年間,徐氏自山西洪洞遷此成村,故得名徐寨。
原名張廟寨,因土地廟處起會唱戲,忽下大雨,遠看廟小而避雨人甚多,謂之土帝顯靈,改名大廟張寨。
原名小王莊。明末清初,于華林一家自村北15里于家洼遷居此村,后于華林之母祭奠三周年時,大名府送一匾額,從此于姓顯赫鄉(xiāng)里,小王莊改名于家寨,簡稱于寨。
據(jù)清光緒十二年(1886)趙氏墓碑記載:明洪武年間,趙氏自山西風陽遷居于此,因建村于一古祠堂旁,故名趙家堂。后村民南北分居,分成前后趙堂,現(xiàn)連一處,統(tǒng)稱趙堂。
明代,閻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成村,故稱閻寨。
明代甘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村南有晁安頭,故名甘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