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新縣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新縣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新縣村,即元皇慶元年(1312),興化邑令以“縣境形勢負山,地寬人稀,時廣業(yè)里湘溪居民輳集,地勢坦夷,乃遷縣于其他,而湘溪作為興化新縣城”。
位于文筆峰下。
原名象洋,以聚落形狀似象而取名,1932年,因當時區(qū)域領導人主要姓張而更名。
墘頂村,位于后井溪下流的墘頂溪,村前有一層層梯田。相傳第一代致文公從河南洛陽來,在頂洛陽落戶,后擴展到墘頂地方開荒種植,因當時全是園地沒水源而取名為“墘園”;第二代孔衛(wèi)公和姓呂率眾建造烏坡椇開渠引水,灌溉農田,而分“乾”加“土”為“墘”,房屋全蓋在渠道頂,取名墘頂。
廣宮村,因舊屬廣業(yè)里,建有一名勝古跡“䂬溪宮“,后村名取其各一字命名。
上茅村,因當地延伸至洋林,廣宮,廣山,附近一帶為茅草地,古時稱茅山,分散于其上方,故名。
洋林村,舊稱楊梅村,后方言諧音改稱洋尾大隊,因1978年莆田縣地名普查時,發(fā)現全縣有四個洋尾大隊,后改為洋林。
仙安村,由仙洋村與前安村合并而來,故取兩個自然村各一字命名,別名橋頭。
白云村,即傳說舊時曾有仙人至此,遺落一石香爐于凡間,爐壁上刻有“白云巖”三字,村民以此為祥瑞,建白云巖寺廟供奉,以此命名。
外坑村,傳說當地曾出個姓柯知府,因位于山區(qū),稱柯山,后以方言諧音改稱“外坑”。
泗洋村,即原名薛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唐右輔闕令儀六世孫薛廷輝為唐百丈鎮(zhèn)鎮(zhèn)將仆,居其地而得名薛洋(與泗洋同音);據地形的結構,由四個洋組成一個村委會,丁原是薛山的“薛”,因山高水遠缺水,人們就把“薛”字改為“泗”,故名。
大所村,因北宋征閩時期,駐兵于此,稱大所。
大賢村,因舊時建有白鶴宮,其別名圣賢宮,以此命名。
白鶴村,因附近有座形如白鶴的山峰,相傳有神仙坐化于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