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民居住在大道兩旁,與北大道對稱,從清朝雍正年間岱岳建鎮(zhèn)時即稱為南大道村至今。 |
先進村在1947年山陰縣解放初期,建有順成巷、大東巷兩個行政村,后劃歸到岱岳鄉(xiāng)管轄。在合作化時順成巷、大東巷兩村合并與南大道、化家?guī)X成立先鋒高級社,在公社化時改稱先鋒管理區(qū)。1961年先鋒管理區(qū)解散,與南大道化家?guī)X兩村分開,以順成巷、大東巷為主組建先進生產大隊,行政區(qū)劃一直延續(xù)至今其先進名稱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是“大躍進”時代產物,20世紀80年代更名為先進村。 |
化家?guī)X是由于住戶為雜姓,故命名化家?guī)X。 |
該村因早年間種植用來染衣服的植物蘭而得名。因村委員會駐蘭園村,故名蘭園村村民委員會。 |
清末以前,在岱岳鎮(zhèn)一街一堡街鎮(zhèn)格局的基礎上,向北擴建居名點時形成,因地勢為較高的土梁,周邊易積水,俗稱梁山,原為巷名。 |
據(jù)查,崇禎元年(1628),宋偉首任山陰縣千戶所千戶,居住堡子巷。宋總兵是南方人,1629年-1644年出任山海關總兵時,在堡子巷西建總兵府花園,因年老后被吳三桂接替。后遷僑來于姓、楊姓的人居住,叫做花園巷,后改花園村。 |
該村因居民駐地外圍有古代土堡墻得名。 |
據(jù)查,嘉靖五年閆氏家族祖先從曲沃縣遷來,立村起名閆家巷。 |
據(jù)傳明朝時有寺廟名為安祥寺,后因寺內和尚無惡不作,被官兵剿殺,燒了寺院。以后該村以寺為名“安祥寺”。 |
據(jù)傳該村因姓氏得名,原名麻疃村,現(xiàn)有文物所元初石幢碑文記載。 |
明代洪洞大移民期間,貢生劉宴建劉家?guī)X村,并居有解三嚴,李汝節(jié)兩個家族。據(jù)說劉、解兩家因地屬矛盾日增,經縣令王士嘉調解,劉家去懷仁建“劉宴莊”,解家在劉家?guī)X東建“解莊”,而李家代劉家居住于此至今。 |
明末清初,解氏在此地占產立莊,故而得名解莊。 |
一說,該村原叫關家窯,后由關、李兩家協(xié)商,定為七里溝;二說,據(jù)傳該村因溝多,距離岱岳七里地,故名七里溝。 |
18世紀中后期有姓夏一族聚集此處,始祖夏盤龍修建土窯定居于此,故名夏家窯,后夏姓一族遷走,但村民從未更改。 |
據(jù)查,岱岳本來有山東泰山之意,當時叫鳳凰村,因為在鳳凰山下,后來幾家山東人,為了紀念他們家鄉(xiāng),改名岱岳村。為避免與大要村同音,遂叫上岱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