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魯口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魯口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魯口鄉(xiāng)以駐地魯口孜得名,魯口孜原名魯家圩,以魯姓筑土圩居住而得名,捻軍起義時,路過此地,將土圩打開一個缺口,后隨改稱魯口孜,2004年筍莊村和魯口村合并,稱為魯口社區(qū)。
當(dāng)?shù)鼐用裥帐洗蠖酁槲海掖迩f前坐落一條沙河,因此得名。
很早前朱臺村是平地,經(jīng)過農(nóng)民運土堆成一個臺子,因姓朱的在這較早,所以較朱臺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wù)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因本村民委員會駐地位于大朱臺孜,故名。
洪武14年朱元璋建國成立后,淮河兩岸荒無人煙,由王氏祖先兄弟三人,從山西太原遷居淮河沿岸。在淮河西北五里處,北有焦崗湖,南有淮河,東有壽山,西有一片平原。在這中間地區(qū),黃沙域地土地肥沃,給于后代子孫有享樂之富,并開溝墊宅百余畝地,防止洪水泛濫,后代無住之處,并建設(shè)王氏宗祠占地約有三十多畝,并有固定人員看管。1949年解放后就以王氏家族為鄉(xiāng),1957年高級社后,成立王樓村面積范圍,西到鄒巷孜,東到魯口孜,北到農(nóng)場,南到古沙河為王樓村管轄。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wù)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因本村民委員會駐地位于王樓,故名。
清末宣統(tǒng)年間沫口是一個曬網(wǎng)灘,古有72道歸正陽,但72條河流都匯集于沫口,河水上漲時有很多水沫,故得名。因村民委員會駐地位于沫口,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