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寺塔,位于岢嵐縣嵐漪鎮(zhèn)東街村窯子坡。原屬塔院寺內(nèi)建筑,今寺院已毀,僅存磚塔,為明代風格。六角七層樓閣式磚塔,占地面積18.94平方米,通高17米。塔基六邊形,二層束腰須彌座,上承兩重仰蓮。塔身一層較高,南向辟有佛龕,二至七層,每層均設仿木構(gòu)磚雕斗栱、檐椽,每角有磚雕倚柱。六角攢尖頂上承六角亭閣式塔剎及仰蓮。
塔座平面六邊形,最底層為石砌,其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均為磚砌。下為六邊形須彌座兩層,中為平座欄桿,上為蓮臺。塔座部分雕刻各種花卉吉祥圖案,分布在束腰處、中層平座、上層欄干欄板處。
平座下施斗栱,上施磚雕欄干,欄干上部砌筑蓮臺。平座斗栱按其所在的位置分為角科斗栱、平身科斗栱。平身科斗栱五踩雙翹,每面一攢,角科45°角線上出斜栱兩翹,其上耍頭均為批竹式,各栱栱頭卷剎四瓣,各斗斗幽明顯。
平座欄干古樸有致,欄板分上下兩段,上段施折柱分為四間,欄板紋樣為各種吉祥花卉。下段為兩間,欄板紋樣為萬字紋及花卉,中置蓮花、蓮蓬折柱承托斗子。其上蓮臺為三層寶裝仰蓮瓣。
塔身七層,平面六邊形,逐層收分,第一層塔身前后南北向皆劈神龕,外壁各角施圓形倚柱,柱底磚砌柱礎,柱頭置平板枋,其上為磚雕斗栱,與平座斗栱形制相同。屋檐各角均掛風鐸。反宇合諧、圓潤。第二層塔身設欄桿,欄板每面兩間,欄板紋樣為各種吉祥花卉。二至五層塔身每面施束蓮柱三根,六、七層塔身每面施束蓮柱四根,中置壸門內(nèi)雕花卉吉祥圖案。斗栱按其所在的位置分為角科斗栱、平身科斗栱,平身科斗栱三踩單翹,每面一攢,角科45°角線上出斜栱一翹。
塔剎基座為三層,平面六邊形,第一、二層束腰內(nèi)雕刻各種吉祥圖案,第三層為仰蓮瓣。剎身銅制覆缽、相輪等,為近年補配安裝。
塔身平面六邊形,七層,逐層收分,仿木結(jié)構(gòu)的密檐式磚塔,基座、斗栱都是滿工磚雕,每檐邊內(nèi)收形成曲線,檐角風鐸悅耳。所有磚均精雕細刻,整座塔看上去宏偉壯麗。
據(jù)碑文記載北寺塔為明代建造,但是其建筑風格具有遼金遺風,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北寺塔結(jié)構(gòu)穩(wěn)固,造型優(yōu)美,比例協(xié)調(diào),是研究明代塔的實物佐證。
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來源:忻州網(wǎng)
東街村:東街村…… 東街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