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書院位于常德澧州(今屬澧縣),相傳為唐邑人李群玉讀書處,亦是常德境內(nèi)最早的書院。李群玉(807—858)生活于晚唐之時,字文山,其人“清才曠逸,不樂仕進(jìn),專以吟詠自適。詩筆囚禁,文體豐妍”,曾經(jīng)在澧州城外的仙眠洲上,壘土削竹,茨茅為廬,建起了一座號為“水竹居”的讀書臺書齋,從此,“居住沅湘,宗師屈宋,楓江蘭浦,蕩思搖情”,過起了10年“侶龜魚”的讀書生活。直到晚唐名相裴休視察湖南,厚延至幕府,并反復(fù)敦勸其負(fù)詩三百,同赴長安,以詩論薦于唐玄宗,得授校書郎。但不到兩年,不滿于官場腐敗的李群玉,即辭職南還,步屈子后塵,自溺于江西洪井了。他為后世留下了260多首詩,也留下了他用生命表達(dá)的中國士子“憂憤、澹泊”的思想情操。為紀(jì)念這位詩人,北宋初年時澧州人就在“水竹居讀書臺”(原址仙眠洲)建起一座“文山書院”,廣招生源,研讀騷經(jīng),傳承詩詞文賦,弘揚“澧蘭”之韻。
文山書院大約經(jīng)歷了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二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但其遺址,實為歷代文人墨客憑吊吟詠的勝地。《中國書院楹聯(lián)賞析》收有湖南大庸(今張家界市)文人陳逢元(約1869—約1920,字桐階)撰的文山書院聯(lián):“與段柯古往來贈答以詩,想雜俎成篇,倩校書郎正字;同屈靈均抑郁悲傷而死,令幾人搔首,疑造物者忌才!彼坪跏菍υ、明、清以來,文人們面對文山書院遺址無盡感嘆的最好寫照!1610年正月,“公安三袁”中的小弟袁中道游覽澧州,寫了一篇《澧游記》,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仙眠洲上有亭,即詩人李群玉水竹居……予曰:‘昔李群玉以詩名鳴于唐,至今千余年矣,而更無有追步之者。吾直以目所未見求之,即詩人亦荒唐矣!嗯c大笑,浮白數(shù)十而歸!痹⌒薜倪@種豪飲(“浮白數(shù)十”)澆愁和追思“大笑”,應(yīng)當(dāng)就是面對文山書院僅存的一亭,從心底涌出的“疑造物者忌才”的另類慨嘆!擔(dān)任過明末御史、副都御史、中州督學(xué)的澧州人胡澥(1579—1655,字練海),1640年歸隱故里后,用李群玉《仙眠洲口號》原韻,寫過10首《文山書院和韻》詩,從其中的“披云新敞翠微居,坐對江風(fēng)邀月初”等詩句看,明末清初時的文山書院遺址還是可觀的,或許當(dāng)時有過新的修葺,只是到了清乾隆年間的長沙府教授馬宗良(字最眉,1748年進(jìn)士,澧州人)寫《訪李文山故居》詩時,卻成了“一代詩壇能有幾,數(shù)檁遺宅竟難留。芳名剩與蘭爭艷,歲歲飄香入勝游”的境況了。不知道“文山”這座澧州人心中不朽的高山,能否有朝一日再恢復(fù)哪怕是“數(shù)檁遺宅”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