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懷化市 > 辰溪縣旅游

五寶田村古建筑群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五寶田村古建筑群

五寶田村古建筑群位于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xiāng)五寶田村。

五寶田村古建筑群在2008年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中被發(fā)現(xiàn),并于2010年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寶田村于清康熙年間由蕭氏宗安攜家眷從黃溪口搬遷至五寶田定居,至今已有300余年歷史了。

古人選址都是很有講究的,根據(jù)風水學“山興丁,水聚財”,五寶田依山傍水而建,背倚龍脈山,面臨玉帶溪,五寶田地形呈網(wǎng)狀,門前小溪的游魚則是“網(wǎng)中之魚”,有“魚”則余錢余米,所以蕭氏祖人選擇在此落居。希望蕭氏家族興旺發(fā)達,富貴永遠。因村前田中有5個形似“元寶”的小土包,逐改名為五寶田。

五寶田村主要是由老院子區(qū)、蘭陵別墅、耕讀所、新院子區(qū)組成。大家跟著我一起走進五寶田村,來感受五寶田村幾百年文化底蘊的載體和承傳吧。

【景點介紹】

老院子區(qū)

現(xiàn)在步入眼簾的是村前的一棵古樹。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古村的村前有古樹,村尾有古橋。不知有沒有誰知道原因?因為古樹開枝散葉,寓意著發(fā)子發(fā)孫,人丁興旺。而村尾的橋是因為古人認為水是財囍,橋聳立在水上,就是攔住財囍,讓財囍不外流。老院子區(qū)四周有兩丈多高的封火馬頭墻和腰門,內院三開間兩進深的木質穿斗式結構。宅院大門門框、門楣和柱礎石均用當?shù)厥a(chǎn)的玉竹石材料精雕細刻成“雙龍戲鳳”、“雙鳳朝陽”和“太極”“八卦”等乾坤圖案。該村落按八卦陣布局。八卦是中國古代儒家演繹萬物變化的八種基本圖形,名稱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用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古人認為,在人的周圍布滿著-和災難,這些災難有的來自自然界,稱為“天災”;有的是人為,稱為“-”。而居室是人們躲避這些天災-的“避難所”,因此,五寶田村的祖人們在一些屋子的門框上刻有乾坤符號,目的就是以此來鎮(zhèn)懾-,免除來自自然界的天災。內院木房門窗樓閣飾以鳥獸花卉等圖案。顯示了五寶田村先人對美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理想追求,F(xiàn)在這棟古建筑的門額上的“師儉清風”的“師儉”出自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里記載: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闭f的就是西漢開國功臣蕭何購置房子都是在偏僻的地方,建造住宅不修圍墻,他對別人解釋:“如果我的后輩子孫賢能,自然會效法我的儉樸,不會嫌棄我留下的陋室薄田;如果不賢能,(那么這種房屋)也不會被有勢力的人家看的上而被奪走”。而這棟建筑門額上的“幹國棟家”則是要蕭氏祖人讓自己的子孫后輩要匡鋪國家,做國家的棟梁之才。這些都是蕭氏先人留給蕭氏后人的一些祖訓家規(guī)。

這些古建筑群大門口修建的腰門就是因為五寶田村民風淳樸,心地善良?梢宰龅健奥凡皇斑z,夜不閉門”的境界。

不同時代的建筑有不同的風格,五寶田村的這些古建筑群,既有傳統(tǒng)的中式建筑特征,也有融入了西式風格的建筑特點。中式門窗一般為方方正正的。像西式的門窗就為圓形或拱形。像這種拱形窗子的建筑就是西方文化的傳入才會有這種特征。

老院子區(qū)的排水通道都是隱蔽在玉竹石板下,整個村落自上而下建有排放污水的下水道,這些排水陰溝沿著封火墻而建,各戶支溝匯集干溝后順山勢而下,最后統(tǒng)一在村口溪溝邊出水口排出?梢宰尨迕褡呒掖畱糇龅接瓴粷裥_@樣顯示了五寶田村的先祖在當初對建筑的規(guī)劃和建造中的巧妙和智慧。

古井:建于清代,都是用玉竹石堆砌而成,隱藏在建筑下面。清澈見底的泉水;甘甜的泉水滋養(yǎng)著蕭氏家族的后人。

土地祠:復修于清光緒7年,土地祠一般是指一村或數(shù)村民眾共同敬奉土地神的祠堂。

土地堂:建于清嘉慶16年,土地堂為一家一戶院子里敬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神源于遠古人們對土地權屬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因而人們祭祀土地。

伏波廟:在漢光武年間,伏波將軍馬援在湘西平蠻,深得人民信任,后伏波將軍病死在沅陵壺頭上后,為紀念他的豐功偉績,湘西各地紛紛修建伏波廟,以示緬懷。

蕭洪量故居:1939年,五寶田蕭氏第31代子孫、共產(chǎn)黨員蕭洪量發(fā)動五寶田大戶籌措五十桶桐油價款保釋了中共黨員、老紅軍干部陳策出獄。1949年,蕭洪量回到五寶田變賣家產(chǎn)充當糧餉,從而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辰溪解放后,蕭洪量任湘西縱隊供給部部長,為部隊軍需和征糧支援二野入川作戰(zhàn)而嘔心瀝血。1950年4月在蕭洪量38歲時,從沅陵軍部開會回會同,途徑黔陽沙灣蘭沖村,遭遇土匪伏擊,因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

蘭陵別墅

蘭陵別墅這棟古建筑是清嘉慶18年(1813年)所建,面積550平方米,高7.2米。蘭陵,中國古代名邑。據(jù)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圣王之鄉(xiāng),陵為高地,有“圣地”寓意。而蕭氏為蘭陵郡望族,初次興起是在西漢宣帝時期大臣太子太傅蕭望之開始的,而自東漢至西晉末年二百余年中落。晚清著名文史學家李慈銘在《越縵堂讀書記》中寫道:“唐之世家,自以滎陽鄭氏、河東裴氏、京兆韋氏、趙郡李氏、蘭陵蕭氏、博陵崔氏六族為最!标P于這個家族的起源,相傳是漢初宰相蕭何之幼孫蕭彪!赌淆R書》和《新唐書》都記載蕭彪系蕭何之孫,被免官后,遷居于蘭陵,此后才有了蘭陵蕭氏。蕭彪官至侍中,后免官遷居東海蘭陵,傳有四世出現(xiàn)了蘭陵蕭氏的第一個名人——位列三公的蕭望之,這是他的玄孫,也是蕭何的七世孫。

別墅,是居宅之外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所以門額上的“蘭陵別墅”的寓意就是主要體現(xiàn)蕭氏對生活品質上的高追求。

耕讀所

耕讀所位于五保田村心臟位置,是村民儲糧和耕作之余拜讀詩書禮儀的場所,因此級別高于本村其他建筑。耕讀所平面采用井院式,正樓五開間,屋頂為歇山頂,屋角嫩戧發(fā)戧,輕盈上翹;兩翼橫屋則采用懸山屋頂。耕讀所四周用“三六九”磚砌筑的厚實磚墻圍合,結構牢固,墻上開石質花格小窗,是舊時抵御外來入侵之用;屋檐與封火山墻交織,錯落有致;正吻以及屋角和山墻起翹處形如展翅飛鳥。

這座古建筑是清光緒年間所建,面積730平方米,高8.2米。該建筑所用的石料都是當?shù)爻霎a(chǎn)的玉竹石,該建筑是蕭氏家族秉承“耕讀興家”祖訓的教習場所。耕讀所上面的房子是用來讀書,下面的房子用來儲糧,做為公倉。耕讀所在建之前看風水,定屋場時,地理先生曾預言:‘耕讀所、耕讀所、讀者成才、耕者發(fā)家’。該建筑的主樓(寶鳳樓)和花園、操場等供教書育人之用;偏房谷倉、曬樓、草樓、牛欄、曬谷坪和水車等建筑和用具供農耕之用。該建筑的木雕石刻工藝精細考究,匠心獨運。傳說十余工匠費時三年才完成。大門門楣用青花細瓷嵌—“三余余三”牌匾!叭唷庇赡铣に闻崴芍⒁撼芍恤~豢私撰《魏略·儒宗傳·董遇》云:“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據(jù)說有讀書人想向董遇求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先讀百遍吧”。董遇又說:“讀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闭埥痰娜苏f:“(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時間。”有人問“三余”是什么?董遇說:“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中空閑下來的時間;夜晚,不必下地勞動,這是一天中空閑下來的時間;雨天,不方便出門干活,也是空閑下來的時間;“余三”就是指三年之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之耕而余三年之食,寓意勤儉持家,以備饑荒。大門兩旁的對聯(lián)“一水護田將綠饒,兩山排闥送青來”出自北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傳說這墻聯(lián)是耕讀所首任私塾先生所書。這位先生一來到五寶田,身處這田園美景,略賞這自然風光就陶醉了。他看到村前彎彎的小溪環(huán)繞著近百畝蔥綠的農田;村后的兩座山峰對著院舍,山上松竹青翠。這正是五寶田山水田園美景的寫照。耕讀所木樓的所有欄桿、窗戶都雕刻各種鳥獸花卉。特別是二樓正中央圓形大門的“寶鳳樓”,在大圓門兩側的木窗,雕有“喜鵲登枝”、“野鹿含花”等吉祥的圖案。耕讀所里所有的裝飾圖案,無論是石雕還是木雕的工藝都讓人嘆為觀止,這既顯示了蕭氏祖人擁有豐厚的財富和對藝術的追求,也展示了古人們精湛和高超的技藝。

新院子區(qū)

新院子區(qū)始建于20世紀七十年代,由吊腳木樓構成,與老院子區(qū)分開而建。雖然修建的年代不是很久遠,但其用材、風貌也完全延續(xù)了傳統(tǒng)建筑做法特點,古色古香。瑤族是一個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與自然和諧而居的吊腳樓,幖业跄_樓“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瑤族人民根據(jù)實用性和環(huán)境特性,強化建筑性格,自由選址柴水方便、風光優(yōu)美的地勢,該建筑冬暖夏涼,不燥不潮,空氣新鮮,是瑤山人最好的居所。這些吊腳樓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以和諧統(tǒng)一、渾然一體的內涵之美感染著人們。

瑤族風俗文化

幾百年的瑤鄉(xiāng)生活,他們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鄉(xiāng)風習俗,雙嗩吶、霸王鞭、唱大戲及極具地方特色的毛狗肉、血鴨、蝌蚪伴青菜、油炸蚱蜢、火燒四腳蛇等獨特的飲食文化。每年的十月份的“盤王節(jié)”,每逢“盤王節(jié)”,村寨房舍要打掃干凈,男女老幼梳妝打扮,換上節(jié)日盛裝,首先祭祀盤王,唱盤王歌,跳起黃泥鼓舞和長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頌先祖英勇奮斗精神。其次,歡慶豐收,酬謝盤王。春年前瑤鄉(xiāng)人民都會家家戶戶,打糍粑敬奉"高坡大王",相傳瑤族為官兵圍趕至高坡塘,無路可逃,眼見就要被剿滅,卻見一人腳踏在高坡上,另一只腳從高坡上垂入河中洗腳,官軍見狀潰逃,瑤族因此得救,為感謝巨人救命之恩,便奉其為高坡大王。

結束語

五寶田村古建筑群是湘西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凝聚了先人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也包含著引領的巨大道德和文化價值;耕讀所為提高五寶田蕭氏后人的綜合素質發(fā)揮了重大作用。雖然蕭氏的先人們已駕鶴作古離我們遠去,但留下“三余余三”、“師儉清風”、“幹國棟家”等祖訓卻輝映瑤鄉(xiāng),光照千秋;“一水護田將綠饒,兩山排闥送青來”讀懂了這副對聯(lián),也就讀懂了五寶田村人與自然界融入在一起那“天人合一”的境界!疤m陵別墅”則顯示著蕭氏家族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新院子印證著蕭氏后人對傳統(tǒng)建筑工藝的傳承。五寶田村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的家族制度和文化理念,這些古建筑群記敘著蕭氏先人們的居住理念和生活的尊嚴。

五寶田村:五寶田村…… 五寶田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崔婆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