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 > 營口市 > 蓋州市旅游

煙筒山山城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煙筒山山城
煙筒山山城為營口市文物保護單位。

煙筒山山城位于蓋州市徐屯鎮(zhèn)韓家溝村,為高句麗時期所建山城。

出蓋州市向東南行十公里,便來到了煙筒山前,煙筒山因山而得名,又有俗稱如:灶突山、灶洞峪山、娘娘廟山、灶突峰、灶王峪山等。山周長約有四公里,海拔二百五十米。山顛為一南北走向的獨峰,其兩側光滑似壁,山勢極其險峻,在峰下半山腰平坦處有古城墻、古井、廟址及石刻等遺跡。

煙筒山山城選擇了這處平坦地勢居險而建,北、東、南城墻依石崖陡峻處疊砌而成,西城墻憑借自然山險。全城呈不規(guī)則的南北長形制。南北長140米,東西寬65米,面積近萬平方米,包括外城、內城和主城。石筑城墻由大小石塊組成,大者長一米有余,小塊僅0.1或0.2米,墻高10米,寬2米,現(xiàn)在保存有5米高。城門一座設于西城墻中部稍偏北處,保存較好,寬2米,進深2.6米,高2.5米。鋪頂石板長2.2米、寬0.78米、厚0.4米。山城中有兩個高矗的石臺,分立南北兩端,此石臺為戰(zhàn)爭時的指揮所,文化層厚約0.3米。

處在外圍的外城墻,是山城的頭道屏障。其內靠近西南方位為內城,為了利用地形,內城南城墻與外城墻合而為一。主城居于山城的中南部,將內城含于其中,也是山城的制高點,南北長30米,東西寬15米。城內平整,蔽風向陽,登臨可遍覽山城。山城文化層厚度達半米,相拌陶器殘碎片,并有較多瓦片,說明曾有建筑存在。城內水源僅有一處,在城門東北8米處,現(xiàn)已干涸。廟址位于內城北端,今見墻基東西長10米,南北寬5米,原供有三霄娘娘。

石刻共有八處,石刻內容均為大小不等的文字。在西山坡東上北折時的東面石壁上,豎書“仙凡分界”四字,豎書為“明萬歷三十年二月農(nóng)肅師心書”十三字,皆為陰刻,高2.5米,寬0.8米。在山門處,刻于三石之上為“灶洞峪山城”五字。在中心城北端登崖處,豎刻“天仙居”三字,陰刻,高0.86米,寬0.27米。在內城北端中心城下石崖上,豎刻詩賦一首為碧霞元君贊“天之始,青湛而去云,霞之燥爛,穎氣氰氳,其色為何,非赤非白,四顧蒼蒼,瑤空一碧。天帝之子是曰:元君照臨下土,主宰人群,齊明盛服,偉誠薦芬,博心一志,伯禮殷勤。有祈必應,澤及無垠,百千萬億照靈著□”?弟子張明孺齊,沐謹書,陰刻高0.85米,長1.4米。居此刻之南上方的石壁上,刻有“碧霞”二字,款為“黑際光書”,豎書陽刻,高0.7米,寬1.2米。在內城中東石壁上刻詩一首名“題灶突青峰”,豎書高0.7米,寬0.5米,陰刻淺陋,剝蝕難辯。另有兩處刻于內城東南隅東石壁上的石刻,豎書皆陰刻詩字跡淺劣,剝蝕不清。

1984年營口市人民政府(營政發(fā)[1984]108號)公布煙筒山山城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營口市人民政府(營政辦發(fā)[1986]51號)公布的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為:山城內及墻外5米為保護范圍;保護區(qū)外15米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

信息來源:市文體新廣局 供稿人:董文杰

韓家溝村:韓家溝村…… 韓家溝村詳細信息++


>>崇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