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88年,前身為原德州市(現(xiàn)德城區(qū))烈士陵園,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劃歸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遷于現(xiàn)址(德城區(qū)虎倉路8號)。園內(nèi)共安葬著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無名烈士。1990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山東省黨員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園占地160畝,栽有100余種數(shù)萬株花卉樹木,綠化面積達60%以上。主要設施有:可容納近萬人的5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積1200平方米的人民英雄紀念館;安葬著83位有名烈士的烈士墓區(qū);鐫刻著全市19525位各個時期犧牲的英烈名字的英名錄墻;集中安葬全市350余位無名烈士的無名烈士紀念園等。
市烈士陵園肩負著三區(qū)(德城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和運河開發(fā)區(qū))70萬人民及大、中、小學校的愛國主義、國防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任,自2004年4月建成以來,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瞻仰的社會各界群眾約100余批次1萬多人。今年以來,已接待前來瞻仰祭奠的黨政機關干部、大中小學生、單位職工、烈士家屬及社會各界人士30余批次5000多人。
近年來,市烈士陵園著力打造“真情褒揚,慰烈強國”的服務品牌,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zhì)量,多措并舉推動烈士紀念工作深入開展。
(一)強化內(nèi)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加強教育,增強職工服務意識。堅持每周五下午的政治業(yè)務學習,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學習借鑒先進地區(qū)經(jīng)驗。二是健全制度,促進工作規(guī)范化。全面實施首問負責制,實行一條龍無縫隙服務;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將單位職責、服務范圍、監(jiān)督電話等以及工作人員的照片、姓名、職務、職責在明顯位置張榜,接受社會監(jiān)督;細化崗位目標,明確崗位職責,全面落實百分考核制,建立完善服務體系。三是真情服務,樹立以人為本理念。認真踐行“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的服務承諾,對社會各界、烈士遺屬提出的合理要求,限時答復、辦理,對不盡合理的要求,也耐心解釋,講清政策法規(guī),取得諒解。每逢國家法定和民間重要紀念日,在每位烈士墓前敬獻花束,表達哀思。
(二)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建設維護水平。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市烈士陵園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日益完善。2011年,在建黨90周年到來之際,投資200余萬元,將散葬在全市各地的350余位無名烈士遺骨統(tǒng)一遷葬到市烈士陵園,修建了無名烈士紀念園。2013年8月,投資30萬元,將“三區(qū)”(德城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運河開發(fā)區(qū))的63名烈士遺骨遷入市烈士陵園安葬,實行集中管理。2015年7月份,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70周年,投資50余萬元,對人民英雄紀念館進行維護修繕,對館內(nèi)展出圖片、物品進行了調(diào)整充實。今年3月份,投資69萬元,對無名烈士紀念園進行升級改造,現(xiàn)已基本建成完工。烈士陵園大門改造、人民英雄紀念館二樓布展調(diào)整項目目前正在規(guī)劃設計。
(三)搭建教育平臺,做好烈士褒揚工作。在每年清明、五四、七一、十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jié)假日期間,為做好社會各界參瞻革命先烈活動的組織接待工作,重點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現(xiàn)有人員合理分工,各負其責,相互協(xié)作。二是保障設施人員安全,提前檢查檢修電路、電器和消防設施,制訂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三是精心布置會場,制作標語條幅,擺放鮮花、綠植,安裝音響設備,烘托現(xiàn)場氣氛。四是做好衛(wèi)生保潔工作,將烈士墓區(qū)、紀念廣場、人民英雄紀念館、無名烈士墓區(qū)、烈士英名錄墻等區(qū)域,采取先掃除、后水沖洗的方法,保持環(huán)境整潔。五是建成開通了“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園”網(wǎng)站,設立了新聞動態(tài)、烈士事跡、歷史事件、政策法規(guī)、網(wǎng)上祭奠等8個欄目,為宣傳烈士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了新載體,為社會公眾緬懷英烈、祭奠親人營造了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