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海南省 > 白沙縣旅游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海南島中南部,東經109°11′27″~109°34′06″,北緯18°49′30″~19°08′41″,地跨白沙、瓊中、五指山、樂東、昌江5市縣,總面積50464hm2,南北寬約33km,東西長約39km,區(qū)內最低海拔170m,最高海拔1812m。

保護區(qū)是海南第一大河流南渡江和第二大河流昌化江的主要發(fā)源地。早在1981年,海南黎苗族自治州林業(yè)局就將鸚哥嶺及其周邊劃為國有水源林重點保護區(qū)。2004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以瓊府辦(〔2004〕56號)文批準成立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隸屬海南省林業(yè)廳,2006年組建管理站,獨立行使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職能。2014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鸚哥嶺保存了華南地區(qū)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森林,其中基本未受人為干擾的原始森林面積占保護區(qū)總面積的64.2%,是海南省目前面積最大、自然景觀條件最為復雜的保護區(qū),物種多樣性豐富、珍稀瀕危物種較多,至今仍有許多未被人們所知的物種,已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zhàn)略及行動計劃(2011-203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區(qū)域。

保護區(qū)地處熱帶向邊緣熱帶過渡地區(qū),位于海南島以熱量為主因的南北分界和以水因子主導的干濕兩區(qū)的分界。在植物區(qū)系地理上處于典型的過渡和交匯帶位置,在動物分布方面也體現了熱帶—亞熱帶的過渡性質。與海南其他保護區(qū)相比較,鸚哥嶺的動物生態(tài)單元最為完整復雜。鸚哥嶺記錄的脊椎動物特有種占海南已知特有物種的81.4%,這些特有種占鸚哥嶺已知物種的比例達到8.12%,其特有性是海南其他保護區(qū)不能比擬的。這里有大量的物種尚未被人類記錄和認知,是許多熱帶物種和亞熱帶物種的邊緣分布區(qū),在研究生物地理學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2003~2005年的科學考察報告和之后的補充調查結果,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有從濕潤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典型常綠闊葉林、落葉季雨林、半常綠季雨林、山地雨林、熱性常綠針葉林、山頂常綠闊葉矮曲林的完整垂直譜帶,并零星分布有熱性竹林、典型常綠闊葉灌叢。區(qū)內至今已記錄了鄉(xiāng)土野生維管束植物2017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4種、國家Ⅱ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25種,列入國際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的植物147種;記錄到脊椎動物481種,其中國家Ⅰ級野生保護動物5種、國家Ⅱ級野生保護動物49種,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的動物2種、附錄Ⅱ的39種。自2005以來,科學家先后在鸚哥嶺發(fā)現并在國內外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動植物新屬2屬、新種20種,包括了螽蟖科1新屬和芽孢鱗毛蕨、鸚哥嶺地黃連、鸚哥嶺樹蛙等維管束植物和脊椎動物;中國新記錄種包括輪葉三棱櫟、鸚哥大蠶蛾等達到了24個、海南新記錄種包括伯樂樹、龍眼潤楠、大杜鵑等190種;此外,還記錄到中國特有植物464種,海南特有植物178種,海南特有動物62種。


>>內伶仃福田自然保護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