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又稱寧波郡廟,位于市中心繁華地帶。寧波府城隍廟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城隍廟之一。該廟建于明洪武四年,建成后屢遭火災,現(xiàn)存的廟殿是清光緒十年重建的?R有照壁、頭門、二門、戲臺、大殿、后殿,建筑完整,氣勢宏偉。戲臺建得尤其精美。戲臺是單檐歇山頂,藻井呈雞籠形,雕龍畫鳳,朱金裝飾,遠遠看去,熠熠生輝?R內保存著30余塊碑刻及宋井等古跡。如今,城隍廟已經成為寧波最大的購物中心,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實為了解寧波民間風情的一大好去處。寧波府城隍廟整體由照壁、大門、儀門、戲臺、大殿、后臺及東西偏殿和左右?guī)拷M成。
大門是一座建筑氣勢的象征。城隍廟三道黃銅鋪首的朱漆實榻大門盡顯了城隍廟的尊貴和威嚴,整座大門不僅莊嚴肅穆,而且十分精美。三重如意斗拱把門檐高高的托起,橫空“出踩”近二米之多。大門外的斗拱的外觀不同于我們通常所見的橫豎交錯、互為重疊的式樣,而是由鈄向互交網格所組成的美麗圖案。據(jù)社會文化學者楊古城先生介紹,這種形式的斗拱稱為“花拱”,花拱是斗拱中的別類,十分珍貴和少見,是古代浙東特有的建筑工藝,然而即使是在浙東,目前也所見寥寥。只有寧波、寧海和奉化的個別古建筑中沿有遺存。城隍廟大門外的花拱歷經百余年,依然契合如初,密絲密縫,堪稱古建筑中的杰作。花拱的如意云頭,斗角貼金,百年風雨,朱落金銷。1983年大修,原來貼金的斗角都被漆成栗色,今天只有在兩側的角落處,尚能依稀找到殘留的金箔,讓后人去想象整座大門當年那金碧輝煌的氣派。
大門的正中是一幅寬3米、高1.7米的《寧波府城隍廟》金字大匾。六個貼金大字為近代書法大家錢罕所書。“文革”期間,天一閣的工作人員悄悄將此匾藏于閣內,又以大字報復蓋,才使其逃過一劫。城隍廟修復,匾額方物歸原主。因其珍貴,當時的郡廟修建組通過繁瑣的手續(xù),向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特批了三線金箔,又請名師裝貼,遂使這一文物舊貌新輝,重耀門楣。
大門的門楣和兩側墻上,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作品。左右大門上各有兩塊精致的云龍和雙獅戲珠木雕,其中的云龍一直被奉為木雕中的精品,而今惜為掛匾所遮,僅見一角外露。兩側的磚墻上各有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鵲梅枝和寓意富貴吉祥的“蝴蝶戀花”等磚雕,以及其它花鳥、風景、人物等作品。這些磚雕作品線條流暢,刻工精細,形態(tài)各異,都是前人留下的杰作,可惜在近年的修葺中,施工者徒求形式,弄巧成拙,用煙灰渾漿將一幅幅精美的磚雕污損得面目全非,使人們再也難以看到作品原來古樸精巧的風格了。
左右大門的兩邊,各有一塊小小的石碑。右邊是郡廟被定為寧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告示牌,落款是“寧波市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5日公布并立”。左邊則是重修郡廟的記事碑:“郡廟于1982年11月動工重修,1983年11月竣工。投入二萬六千余工,共計人民幣55萬元!甭淇钍恰皩幉ㄊ墟(zhèn)明區(qū)人民政府,1985年!边@兩塊石碑雖然不大為人注意,實際上都十分重要并值得關注。它們見證并表達了一段歷史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在大門的西墻下,還有一塊花崗石刻的小碑《宋景福律寺遺址碑》,題字的是日本友人村上博優(yōu)。村上是日本的高僧和學者,是日中友好使者,自1979年至2005年間,他先后百次訪華,訪問寧波達六十次之多,為日中友好做了大量切實的工作,先后促成了許多重大的文化交流活動。對于寧波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對浙東的佛教文化研究,有很深的造詣。據(jù)其考證,日中交往自唐至宋,寧波一直是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尤其是南宋移都臨安以后,寧波更成了日本前往中國的必經門戶。而曾建立在城隍廟今址上的宋景福律寺,則是日本人在寧波的必到之處,該寺在當時對于推動和促進日中交往曾起過十分重要而特別的作用。
大門的前門里,東西各保存有古碑一塊,西邊為清嘉慶二年所立,碑文嚴重殘損,文字不清。東邊一塊為明正統(tǒng)十一所立的《寧波府城隍廟之碑記》,這是城隍廟現(xiàn)存最古老內容最豐富的一塊石碑,碑文詳盡記述了寧波城的歷史沿革以及建廟因由,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縣學街22號
類型:特色街區(qū)
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
無需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