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 > 溧陽市旅游

溧陽報恩寺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溧陽報恩寺
溧陽報恩寺為文化旅游景點(diǎn)。

報恩寺為溧陽名寺。舊寺座落在溧城外黃家村,新寺座落在秀麗的天目湖畔。舊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國式風(fēng)格,四周林木參天,臨于煙波浩淼的天目湖北側(cè)。報恩寺點(diǎn)綴其間,給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的美妙感覺。新舊兩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積33350平方米。

報恩寺歷史變遷:

報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說心地觀經(jīng)》和《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中“報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三寶恩!倍U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蕭衍天監(jiān)(公元502年-519年)年間。原址在溧城西北50華里處,在今上興、上沛鎮(zhèn)一帶。

報恩寺的建立正值佛教鼎盛時期。南朝宋、齊、梁、陳各代皇帝都篤信佛教,佛教幾乎成了“國教”。梁武帝信佛教,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市)城中最大的寺院同泰寺。他對佛教的推動發(fā)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唐詩人杜牧曾歌吟:“南朝三百六十寺,……”可以想見當(dāng)時崇樓峻閣、高臺寶塔聳入云天的壯觀景象。

原在溧城西北的報恩寺于唐代武宗會昌(公元841年-846年)年間廢棄。至北宋哲宗元礻右五年(公元1090年),本縣人高先將報恩寺遷至溧城東南的黃家村。南宋時,宋徽宗趙佶宣和(公元1119年-1125年)年間更名為神霄宮,后又復(fù)改為報恩寺,由丞相李綱書寺名匾額。臭名昭著的南宋宰相秦檜的弟兄秦梓隱居溧陽報恩寺旁,于是報恩寺也別稱秦公寺,又因寺近下橋(今作夏橋),故當(dāng)?shù)厝擞址Q下橋寺。進(jìn)士出身的秦梓長子秦火育作了《報恩禪寺碑記》,可惜碑記未能流傳下來。清仁宗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大殿與千佛樓毀于火災(zāi)。清文宗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據(jù)守溧陽四年間(公元1860年-1864年)報恩寺被拆毀。清德宗光緒《溧陽縣續(xù)志》記載:“報恩寺,在秦公橋,毀于兵,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年間住持某建平屋三椽,經(jīng)大慧僧募建兩進(jìn)!敝亟ǖ膱蠖魉麓蟮钤诳谷諔(zhàn)爭(公元1937年-1945年)中為日寇焚毀,僅剩山門外幾十米黃墻,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寺前有數(shù)畝大的一片樹林,林中還有幾座(俗稱石龜)上載石碑。

建國后,在1951年土地改革中,寺中僧人因需自食其力,參加體力勞動。報恩寺只剩下9間破平房,4個住廟僧人共分得9間屋及地基1.2畝,可耕地2畝。土改后,全縣大部分僧人回家分田分地,寺中有一名僧人就地還俗后參加工作。

報恩寺自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始建至今已歷約1500年,移至今溧城城外黃家村也歷900余年,盡管迭遭兵燹后屢毀屢建之舉,仍可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

報恩寺文物:報恩寺迄今為止,曾留下兩件文物,一為(俗稱石烏龜),一為石井欄。

石制品 :用作碑座之物。因上面已無碑石,故不知何年何月遺留文物,現(xiàn)移置于天目湖區(qū)報恩寺內(nèi),今載《重修報恩寺記》。這件石制品也是古代所遺文物,可供信士及游人參觀。

石井欄:這件井欄石系我市古井欄之冠,有確切的年代記載。它最早置于今城西門外的唐代零陵寺(今溧陽賓館處)。唐代時,零陵寺中有一井稱澄觀井,此乃澄觀法師所掘,此井欄石后稱“唐井欄”。宋代后,此井欄后又遷至溧城外黃家村報恩寺前。上世紀(jì)90年代初遷往北郊鳳凰公園內(nèi),建亭安置。這是我市保存獨(dú)一無二的、千年以上的唐代文物。井欄石四周刻有記敘:“維(句首語氣詞)唐元和(公元811年),五月甲申,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常住(通駐)石井欄并石盆,并充供養(yǎng)!焙笫稹按蠼硟η洹⒐ā笨淌。清代嘉慶時,溧陽知縣陳鴻壽(字曼生)以偈贊曰:“此是南山石,將(用)來造井欄。留傳千萬代,各結(jié)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yīng)無不朽年。同沾勝福者,超于彌勒前!辟孰m不刻在井欄上,卻說明一段因緣。此井欄至今已經(jīng)歷1190余年,可謂溧陽古文物中的長壽者。1957年秋被江蘇省人民0列為“二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溧陽新四軍指揮部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