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特干遺址:位于和田市巴格其鄉(xiāng)艾格拉曼村。東經79°48′,北緯37°06′,東距和田市約11公里。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占地約10平方公里,其東為阿拉勒巴格村和亞蘭干村,南為卡西亞村,西為塔格買來村,北為海力其亞村。納入保護范圍的是一片約0.3平方公里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沼澤洼地,目前是稻田。該遺址的地面無任何古建筑痕跡,厚達3米的全部文化層被掩埋在距地面3~6米的洪積層下。在喀拉喀什河支流的溝谷、斷崖、稻田水渠邊,發(fā)現(xiàn)塌下和沖出的陶片、獸骨等物。出土文物主要有金器、陶器、古錢幣、玉器、玻璃器、珠子、骨頭等物。1959年曾在一片斷崖下的土塊0-土一件小金鴨,工藝精致,其造型與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畫和安西榆林石窟盛唐彌勒經變壁畫中的鴨子極為相似,與佛教藝術是有關系的。因該遺址的地下埋葬著古文物,還有金器。歷代的挖寶人、探險者均光顧此地,挖金尋寶不止,使大量的文物毀棄、流失,并將遺址原貌破壞。19世紀,法國人格倫納、瑞典人斯文·赫定搜集了一批文物,主要有陶器、古文書、白玉、古錢幣、金器等;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兩次來此考察,搜集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有古錢幣、陶器、金質工藝品等,英國人斯坦因根據約特干的地理方位,在著作中稱其為于闐國國都。據出土文物考證,認為約特干是漢至宋代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