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縣槐店鎮(zhèn)東關(guān)。據(jù)《沈丘縣志》載:該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時來華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遷居該縣而加以擴建。明崇禎年間遭兵燹。清順治以后,-籍馬輝及子孫又陸續(xù)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該寺坐西面東,呈長方形。占地面積9072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000平方米。屬中國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門、過殿、禮拜殿、望月樓,排列于一條中軸線上;女殿、講經(jīng)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對稱分布兩側(cè)。寺北院有園林1處。全寺院房舍共計63間,取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終年63歲之意。正門為牌樓,上懸清康熙年間進(jìn)士馬朝軒親書“清真寺”匾1塊,兩側(cè)為南北便門,門上各書“周中規(guī)”、“折中矩”,意在陶冶穆斯林情操,使之言行合乎規(guī)矩,以求靜心誠意。正門內(nèi)南北邊墻處立有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古碑共13通,均記載于寺史。過殿3間,中為廊亭,雕梁畫棟。正中懸明朝巡撫使巴圖魯·哈速魯題“道源無極”匾1塊。講經(jīng)堂排列了禮拜正門外兩側(cè),南北各3間,為長廊出檐廂房式建筑。南北講經(jīng)堂各懸“德步桑林”、“功補造化”匾,為清光緒二年(1876)伊瑪目杜寬所題。主體建筑禮拜殿由卷棚、殿廳、套房、耳房、望月樓渾然構(gòu)成,建筑面積達(dá)900平方米。殿廳內(nèi)有12根紅漆頂柱,下鋪地毯,可容納1000多人禮拜。大殿中央懸掛阿、漢兩種文字匱兩塊。中文匾書“道遵獨一”,為清廷侍衛(wèi)馬廷襄所贈,阿文匾書有庫法體“泰斯米葉”。殿前左右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間著名書法家李潤科親書對聯(lián)1幅。上聯(lián):“獄海火烈要是欲火占捻”;下聯(lián):“考賽(即《古蘭經(jīng)》所指天堂中河流名)水甜究從德水發(fā)源”。禮拜殿正門上懸匾“事有真宰”。由大殿北口旋梯可登望月樓,樓高3層,頂層為宣禮閣,樓頂翹角飛檐,雄偉壯觀。據(jù)寺存古碑記載,該寺為豫東始建第一座,其建筑格局獨樹一幟,吻獸裝飾和雕刻圖案精美。1966年該寺部份建筑被毀,寺內(nèi)所藏珍貴手抄本伊斯蘭經(jīng)典、13通石碑亦遭毀壞。1980年主體建筑得到修復(f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