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江陰市旅游

江陰文廟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江陰文廟
江陰文廟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江陰市區(qū)繁華的人民中路北側,綠樹掩映中有一座宏偉壯麗的古建筑群,顯得格外靜謐,這就是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后經(jīng)元、明、清及民初五十多次擴修的江陰文廟。千百年來的歷史風雨,使文廟顯得破敗零落。1993年,江陰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首的文廟修繕委員會,把修繕文廟列為江陰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目標之一。如今通過全面整修,江陰文廟的建筑群和暨陽書院的明倫堂又重煥青春。1995年4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江陰文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景佑重建文宣王廟記》碑載,宋初在江陰觀風門外就建有文廟,供學子肄業(yè)其中。景佑三年(1036年),知軍范宗古因文廟離監(jiān)獄太近,特將文廟遷到城內軍治東南,就是現(xiàn)今的廟址。南宗紹粉年間,建講堂,設軍學,立義廩,修東西序,拓泮宮,建御書閣,先賢祠,文廟已具相當規(guī)模。元末文廟遭戰(zhàn)亂破壞,后經(jīng)多次整修,形成了以大成殿、明倫堂、尊經(jīng)閣、崇對祠、戟門、泮池三橋為主體,廡、齋、坊、亭俱全,左廟制右學制,周長1539米的文廟建筑群。

清初江陰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廟多數(shù)建筑受到損壞。因江陰已是江蘇學政駐節(jié)之地,經(jīng)康、雍、乾三朝多次增葺整修,文廟規(guī)制至此大備。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占領江陰城,文廟又遭戰(zhàn)火破壞。自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緒五年(1879年),以12年時間全面復建,耗銀46670兩,除尊經(jīng)閣未重建外,余均按原樣恢復。因廟學規(guī)模宏大,各縣前來問禮者不絕。清末廢科舉,興學堂,縣學終止。入民國后,文廟建筑歸縣中學使用,數(shù)度受到兵擾。20世紀70年代起,因改建校舍開辟人民路,文廟建筑群有一部分被拆毀。所幸廟內的主要建筑物保存得較為完整,經(jīng)過精心修繕,已重現(xiàn)昔日的風采。

江陰文廟,總體布局采用中軸對稱的宮殿式,仿照山東曲阜孔廟的風格建造,是江陰文化古城的標記。由于江陰文廟是江陰古城的儒學圣地和江陰科舉時代的最高學府,所以江陰居民歷來有大年初一到文廟“走三橋”,以求“鴻運高照”的習俗。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啟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后乃定居魯國陬…… 孔子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鮑氏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