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昌平區(qū)旅游

菩薩山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菩薩山
菩薩山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目的地介紹
“菩薩保佑佛靈光,自然天成古韻長;到此修得真經(jīng)在,今生今世心不慌。”

菩薩山自然風景區(qū),面積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600多米,是近年來開發(fā)的新景區(qū),也是山里人通過自己的聰明和智慧,耕耘出的一片勝景,可謂昌平自然風光的后起之秀。其實,這里“天生我景必出世”,歷史悠久,古跡猶存,傳說頗多,植被蔥蘢,景色旖旎,風光秀麗,天藍氣鮮,大山儼然紳士的派頭與風韻十足。景區(qū)位于昌平西部流村鎮(zhèn)轄區(qū),與美麗的玫瑰之鄉(xiāng)——妙峰山僅一山之隔,在玫瑰花盛開的季節(jié),這里也彌漫著醉人的香味兒。

有菩薩保佑的地方自然佛光靈氣,風水絕佳,山清秀美,環(huán)境幽然。景區(qū)內(nèi)天然植物達幾百種,樹木蔥蘢,枝繁葉茂,荊棘厚密,野花斗艷,果珍滿坡,仙藥藏山,大地如毯。由于山場廣闊,密林蔭蔽,氣候適中,生態(tài)立體,資源厚豐,野生動物和鳥類繁多,大山深處藏匿著狍子、野兔、獾、松鼠和時而箭穿-的山雞、喜鵲、啄木鳥等,這些動物和鳥類在植被良好的生態(tài)天堂里,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玩耍嬉戲,加之人們的精心保護,大山里充滿了人與動物和諧的氛圍。

這里除秀麗的大自然景色之外,形成的景觀更為別致,民風古樸,情趣盎然。區(qū)內(nèi)分為五大文化區(qū),即養(yǎng)生文化區(qū),佛教文化區(qū),民俗文化區(qū),生態(tài)文化區(qū)和休閑文化區(qū)。首批開放的民俗生態(tài)文化區(qū)有千米大佛,千年古槐、關(guān)帝廟、香椿園、根雕館、民俗園、慈母院、菩薩殿、華藝館、龍門場、做人石、兵法石、映心石、五色巖、圣水泉、忠孝泉、兄弟崗、禮佛臺、觀音臺、佛手臺、觀景臺、南山紅葉、天然大佛等。山中的四大自然奇觀更為叫絕,一是高19.9米、寬8米的天然石佛;二是一尊自然形成的千米臥佛;三是一個高四米、重八噸的石佛手;四是一處由天然樹根形成的“佛”字根雕。這四大天然景觀,猶如景區(qū)里的眼,給這里增添了無限靈光,景致由此更加別致。

景區(qū)內(nèi)修建了華藝館、根雕館和民俗館三個展區(qū)。在華藝館里,有現(xiàn)代藝術(shù)家用傳統(tǒng)的玻璃油畫技法創(chuàng)作的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一百五十多位皇帝和皇后的御像,畫功精湛,堪稱一絕。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在華藝館中還有高2.68米,寬3.8米,厚1.16米的香樟獨木根雕——《九龍戲珠》,此根雕為中華民族藝術(shù)之精品,它是九位藝術(shù)家花費九年時間精心設計并雕刻而成;黑陶工藝品——《二龍戲珠》,高2.68米,直徑0.68米,這種大型的制陶工藝,無論是打坯、雕刻,還是燒制,難度都非常高。館中還有我國著名畫家唐明創(chuàng)作的巨幅國畫《五百羅漢圖》,用16年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根雕館里收藏著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許多根雕作品,值得觀賞。民俗館里均是勞動人民使用的農(nóng)具、生活用具,如轆轤、笸籮、升、斗、犁、耙等。

來菩薩山風景區(qū),可驅(qū)車直接到達區(qū)內(nèi),切入主題。但如果時間充裕、身體狀況良好、各方面條件準許,不妨由溝口即高口村的位置步行進山,這段距離大概有三四公里,兩山加一路,蜿蜒曲折,坡度舒緩,徜徉在大山的峽谷中,一邊熱身,一邊由淺入深地領略自然風光,這樣有一個過渡,等到了景區(qū)內(nèi),再拾階而上,駐足觀景,細細體味,這樣可得到徹底釋放,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之中。 特別說明
在這崎嶇的狹長的山谷中,藏著一個袖珍小村,名為菩薩鹿。該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jù)考證,遼宋時期,村屬半山腰建有菩薩院等珍貴文物,至今仍留有菩薩院的痕跡。說來,菩薩山和菩薩鹿村,如出一轍,并有很多動人的傳說,最具代表性的是下面這段。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觀音菩薩騎一白鹿自北向南一路救苦救難,途經(jīng)此處,發(fā)現(xiàn)這里寂靜天然,男耕女織,百姓安詳,家家坐禪禮拜,慈心映天,菩薩深為感動,揮手一指,山頭頓然化成一座佛殿,如夜明珠,光芒四射,村人紛紛走出小院觀看,叩頭相拜,不一會兒留下真跡的菩薩和白鹿?jié)u漸遠去,為了紀念觀音菩薩和那頭白鹿造福人間,人們虔誠地給這座山取名菩薩山,小村也有了菩薩鹿的名字。”

昌平昌平


>>龍脈室外茗湯溫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