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古鎮(zhèn)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濤濤江水穿城而過,江面上是久負盛名的文昌橋,橋邊不遠的靈芝園湯家山上,是一座湯顯祖和他原配夫人吳氏及繼室夫人趙氏、傅氏的合葬墓。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臨川知縣江召棠曾進行過一次大修,并在墓碑上撰一聯(lián):“文章超海內(nèi),品節(jié)冠臨川。”解放前夕,墓地幾遭夷平。1957年曾進行培修,“文革-”中又遭破壞,1982年10月遷址人民公園。現(xiàn)在,這里成了文人憑吊、學者瞻仰的名勝之地。湯墓原址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湯墓占地5000平方米。迎面一座四柱牌坊,兩邊連接著逶迤綿長的湯墓圍墻。青白兩色的圍墻高不過1米多,且墻壁多用鏤花雕窗,更使墻里墻外,視野開闊,與湯氏“平生愛好是天然”的性格相吻合。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湯氏的代表作“臨川四夢”的戲文圖像就鐫刻在圍墻的四塊墨玉石上。戲像黑色襯底,陰線刻紋,雖說不上“吳帶當風”,但那剛?cè)嵯嚅g的線條,把《牡丹亭》中因情成夢、生死自由的杜麗娘,《紫釵記》中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霍小玉,《邯鄲記》中夢里得作高官的盧生,《南柯記》中看破紅塵的南柯太守等人物描摹得神采生動,呼之欲出。
在十幾棵松樹的屏障下,在漢白玉雕刻的環(huán)形圍欄的懷抱中,不足二尺高的湯墓顯得樸實、恬淡。湯墓的墓頂既不是尋常人家筑墳習用的金字凸起,也不是朱門大戶筑墳常有的寶頂圓形。墓頂呈亭子狀,幾根“亭脊”兀然突出,一個圓形的“亭頂”赫然醒目。墓冢有如半截埋于地下、半截立于地上的一個亭子,隱喻著湯氏第一名著《牡丹亭》。在《牡丹亭》中,湯氏讓主人公為爭取幸福生活“生生死死遂人愿”。后人把湯墓與“牡丹亭”渾然一體,先賢九泉有知,會當含笑了。
湯墓碑面“湯顯祖之墓”5個字,為書法名家舒同書寫,筆力遒勁,寓動于靜。墓碑頂端,圓形的框線內(nèi),雕有“日”、“月”二字!叭铡薄霸隆焙蟿t為“明”,顯示著逝者的生活朝代,又是在贊頌逝者的著述與“日月”同輝。湯氏之受后人尊敬,不但在于他的偉大著述,還在于他的正直為人。墓碑后面的銘文,記述著湯氏一生事跡,就中約略記載著湯氏清貧自守,不肯阿諛權(quán)貴的史實。湯墓旁邊,后人造“牡丹亭”一座,“牡丹亭”上的一副對聯(lián):“文章超海內(nèi),品節(jié)冠臨川”,當是對湯氏為人、為文的形象寫照。
延伸閱讀: